公元1577,明神宗萬曆五年,七月十五,戌時
雲南,楚雄衛,姚安所
光祿西山上,一座古老的寺廟盤踞於山峰,其名為龍華寺,相傳其由南詔神僧修築;蒙元滅大理時,大理國公主曾逃亡此處,剃發為尼,得以尋求庇護;百年來聖僧輩出,改朝換代數百載,如今大明的土地上,這座寺廟依然熠熠生輝。
今天的龍華寺照常敲響了幕鍾,但與往常不同的是,來自於五湖四海的僧侶竟齊聚於此,在龍華山的階梯上整齊排起長隊,大家不說一句話,隻是麵朝西邊的太陽,雙手合十,似乎在靜待著什麼。
雄鷹在寺廟上空長嘯著,那種叫聲,不是捕食獵物時的鏗鏘尖嘯,而像是在悲鳴。
已過戌時,而西邊的落日依然高懸於天空中,絲毫沒有隱蔽於西山的意思,而懸日泛出的血紅的光,暗示著今天是極不平凡的一天。
西山上的一座土掌房前,一位戴黑色頭巾,身披黑色長披風的老婦人正麵對遠方的寺廟,雙手合十,默默祈禱。
“阿瑪(外婆),今天的太陽為什麼這麼紅?”旁邊一位兒童對老婦人問道,眼中充滿了疑惑和好奇。
“在今天,臥佛商崖禪師圓寂,天上的麼搓(太陽)也要為他多懸半日”老婦人回答,這位老婦人有著深邃的眼睛,她望著太陽沉思,像是在祈禱。
“圓寂是什麼意思?”兒童搖搖頭,不解地問。
“就是升上了天,去到另外一個世界,成為另外一個太陽。”老婦人一邊回答,一邊用手摸了摸兒童的頭,臉上露出了微笑。
矗立了好一會兒,老婦人向前走了一步,弓起身子,行了一個合十禮,沉默刹那,才歎氣道:“少了商崖禪師的庇護,姚土大地可能會有什麼不好的事發生嘍。”
……
天色漸黑,太陽依然懸於天空,隻不過沒有了白日裏的光輝,而是整個變成了血紅色,將整片天空映照得血紅,也照著整個池荷村。
池荷村是一個夷人的小村落,隻有十幾戶人家,還保留著氏族社會的生活方式,整個村的人都姓劉,大概是因為於漢人之間生存的需要所以改了漢姓;因毗鄰池塘,而池塘裏又有足以遮蓋住水麵的荷花而得名。
話說夷人,是明朝時期漢人對雲南少數民族的稱呼,大約為如今彝、哈尼、白、傈僳等族的祖先,其中,“羅羅”部落最為壯大,多分布於滇中。
這個小村落世代信佛,也因為庇護在龍華寺的光輝之下,得以世世代代繁衍生息。
“紅日懸空”在夷人的古老神話裏是一個特殊的預兆,預示著舊事物的毀滅和新事物的重生,在這個傳說裏,一隻黑色的老鷹叼起了一個男嬰,不斷往太陽飛去,最終將孩子丟入太陽,在太陽的熊熊火焰中接受洗禮,最終化身為太陽神;而古老的原始宗教在與佛教融合之後,在夷人的傳說裏,這正是佛祖釋迦牟尼的誕生方式。
今天的林子裏聽不見一聲鳥叫和蟬鳴,一切都是那麼的安靜,凝重的空氣夾雜著商崖禪師圓寂的悲痛,人們都不出門走動,靜靜待在家裏鎖上房門以表哀悼。
一陣濃煙從西邊的林中升起,飄散於空中,紅日透過濃煙,散發出一種詭異的光芒。
……
“西邊的林子著火了!”有人大喊,聲音打破了村落的寂靜。
隨即,整個安靜的村子開始充斥著各種喊叫聲和孩子的哭聲——他們知道,這是火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