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北京親戚(1 / 1)

阿強和阿偉既是堂兄弟也是發小,同年生,是那種真正意義上穿開襠褲一起長大的。真名其實是劉強和劉偉。在當地一般習慣稱作“嗷強”和“嗷偉”,致敬《阿Q正傳》就寫作阿強和阿偉。反正他倆並不知道我要寫作他倆的故事,就算知道他們也肯定不會在乎的。

他倆出生在縣城裏的城中村,其實就是一條街而已。現在可以叫做城中村。但當時的叫法要洋氣的多,因為那時護城河以內的都統稱作城裏。

阿強的家在十字路口的東北角,家裏經營著一間小賣鋪。而阿偉家則在阿強家往東第二個胡同內。

打小阿強和阿偉可謂是當地有名的皮孩子,既愛惹事不聽話,還皮糙肉厚的坑打。

有一回,小學一年級升二年級時的暑假。

他倆二爺爺兒子一家從北京來到他們的縣城串親戚。大城市的親戚來了,當然要盛情款待。當天中午阿強和阿偉的父親,在縣裏最好的雲山酒樓宴請這位從來沒見過麵的堂哥。

阿強和阿偉的父親去車站接堂哥,而他倆則跟著爺爺奶奶直接去了酒樓。

酒樓大廳有幾口魚缸,裏麵有帶魚和其他魚類。阿強和阿偉稀罕的瞅著,帶魚他倆之前見過也吃過,不感興趣。其中有一口缸裏隻有兩條魚,看樣子很凶。

阿強說:“這一條是我,另一條是你。想辦法讓他倆打一架,看誰的厲害!”

“那肯定我的厲害!”說著,阿偉就把手伸到魚缸裏,試圖要挑起它倆的戰爭。

可阿偉好一頓扒拉,兩條魚絲毫沒有幹仗的意思。反倒是阿偉的T恤衫濕了一半。

“嗷偉!幹啥呢?過來!”奶奶看見後嗬斥道。

就在這時,阿強和阿偉的父親領著這位素未謀麵的堂哥一家三口進了大廳。

那時候坐火車的人特少,再加上他們長相略有神似,所以沒見麵也能接到他們是很正常不過的。

寒暄幾句後,眾人來到單間裏入座。

阿強的爺爺在主座,左手邊是阿強的爸爸,右手邊是“素未謀麵”的堂哥,再往右是阿偉的爸爸。

也不知道他們在說什麼,反正有說有笑。感覺並不是很陌生,畢竟是一家人嘛。

而阿強和阿偉兩個小屁孩還在討論為什麼那兩條魚不幹仗。

他倆總結出的原因是。那兩條魚要麼是兩口子,要麼是哥倆。所以才不打架。

說笑中,涼菜已經上齊。

這時,爺爺清了清嗓子說道:“咳咳…我簡單說兩句。”

阿強和阿偉也抬起頭,收起了他倆的小動作。這才看見,飯桌上還有一位比他倆大個五六歲的男孩。

“這個……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大家可能光知道咱們的關係,還不知道具體怎麼稱呼。”感覺爺爺說話略顯緊張。

“這位是你二叔的兒子,劉援軍。你二叔當年抗美援朝負傷後,被安排在北京工作後,就在北京成家。後來你二叔成家有了援軍之後回來看過我一次,不過那時候我和你媽剛結婚。”爺爺衝著阿強的爸爸說道。

緩緩神,好像正在回憶……

“那時候你媽正懷著學軍和建軍,你們哥三個也沒見過麵。”說著又轉向阿偉的爸爸。

“爺爺,那…那我們哥三個是不是也沒見過麵啊。”阿強指了指那邊比他大的男孩,插嘴說道。

“哈哈,是啊,你們也沒見過麵啊,不相互介紹一下嗎?”爺爺對插嘴的阿強並沒有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