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危亂分合事,一紙雅評說書人。
清月樓茶館內,一說書老者手持羽扇,台下座無虛席。羽扇一揮,“故事從天朝末年開始。”
天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
天朝243年,天威帝趙康為了製衡外戚,重用宦官,除去了大將軍杜琰及其勢力,威帝臨終時為了避免外戚勢力再度掌權,啟用了《宦度製》,自此之後,宦官勢力愈來愈大。
天朝343年3月12日,龍床前的天炎帝趙紀已經奄奄一息,“李公,李公。”炎帝竭力的呼喊著。
“陛下,臣在,臣在。”龍床一旁的李公早已泣不成聲。
“朕將去,命不久矣。”
“陛下切勿胡言,萬望陛下保重龍體,早日康複。”
炎帝無奈的晃動著頭,“這些年你與朕征戰多年,你是朕最值得托孤之人,朕雖除了外患,但內憂仍在,朕現在托咐你四件事:一、廢除《宦度製》;二、想法除掉張虛;三、你任然擔任丞相之位,望你不要辜負朕之托;四,太子趙帛繼任皇位。”
“陛下!臣必定為國除害,忠心輔國,怎敢有負陛下之托。”
炎帝緊握著李公的手,顫顫巍巍的將遺詔交到了李公手上,隨後大咳一聲,駕鶴西去了。
接過遺詔的李公心中悲痛萬分,但時刻不敢停留,炎帝為了避免宦官幹涉托孤,派太醫傳話,密謀李公在晚上會見。
李公接過遺詔後為了避免生亂,急忙以皇帝的名義召開晚朝。
令和橋,這裏是去上朝的必經之地,夜深人靜,走到橋上的李公忽然冷顫一下,寒風襲來,李公隻覺背後一陣涼意,這陣涼意立馬轉化為了疼痛,隨後,李公倒在了血泊之中。
“陛下,陛下,咳…咳…”一代名相李公就這樣倒下了。
天和堂內,一盞油燈散發著微光,宦官寺(《宦官製》中寫明宦官寺為宦官的最高頭領)張虛正坐在油燈旁,閉目冥思。
“公公,東西到手了。”說這話的人正是剛才刺殺李公的武功高手陳秦。
張虛從陳秦手裏接過了遺詔,“不錯,確實是,現在你可以去了。”
“是。”
眾臣接到開晚朝的消息後,接連趕往了朝堂,此時太子趙帛和眾臣都已在朝堂,唯獨不見李公和炎帝,眾人議論紛紛。
這時張虛拿著遺詔緩慢走上朝堂,宣布皇帝駕崩後就宣讀了遺詔:一、延續《宦度製》;二、張虛繼任宦官寺;三、鑒於李公年老,不宜再理朝政,現廢除李公丞相之位,允其告老還鄉;四、太子趙帛繼任皇位。”
大臣們聽到李公被廢位的消息後心中已知一二:這遺詔估計已是矯詔了。
遺詔宣讀後天林衛(維護皇宮的安全)就傳來了消息,在令和橋上發現了兩具屍體,其中一具是相國李公,另一具是天林衛陳秦。
此消息一來,治派(朝堂分為三派:以李公為首的文臣治派,以陳公為首的武臣戰派,以張虛為首的宦黨)文臣無不驚慌,炎帝在位時三派鬥爭已久,三派之間的恩怨早就是水深火熱,三派之間的平衡全靠炎帝維持,如今炎帝已亡,李公已死,這朝政恐怕再無治派的立足之地,治派文臣日後都將被其他兩派清算,這是每一個治派文臣都害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