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裏人跑在牛前,靜聽安坐牛背上手搖蒲扇的燈官老爺賜福:“你們是什麼人呢?”
“我們是務農人呢,老爺”。
“務農人,是士農工商頭等人。”燈官老爺接過回頭遞去的茶杯,喝了一大口,潤了潤嗓子後繼續低頭對跪伏在地的人們說:“我東走了東京卞梁,西走了西京長安,南走了南京金陵,北走了北京燕山。是不也不是?”
眾人大聲回應:“是,老爺”。燈官老爺揮舞蒲扇指著前麵說:“我所到之處問善惡,帝王頭上管三分!我一路上講的是風調雨順,說的是國泰民安。今兒來到貴方寶地,給寶莊帶來吉祥如意。老爺我來了空沒來,清風細雨帶著來,金銀財寶滾進來!老爺我走了空不走,災難病痛全帶走,要把那些惡風白雨、瘟蝗邪煞、萬般口舌、小兒的豆疹、騾馬的黑骨眼病一袍袖打在九霄雲中,叫它永消永散,永世千年不犯!是也不是?”
“是,老爺”。隨著眾人一聲答應,跟在神牛後古代衙役打扮的幾個神祇大聲地吼了起來:“啊,哦,哦。。。。。。”旁邊宮女和文武官員也隨之高呼,緊跟著鑼鼓聲大作,遠處的空地上,人們點燃了一串鞭炮,預示著廟門口的天官賜福已告完成。
接下來燈官老爺將在眾人的簇擁下,挨家挨戶上門賜福。亦紮石村的三百多戶人家,除了新近死了人的以外,都要在門前擺放香案,鋪陳果品,上供酒菜,靜待燈官老爺的到來。
啞巴子混雜在龐大的神會隊伍裏,一會兒逗弄一下小腚的小娃娃,一會兒又拿著蘸了鍋底灰的大蘿卜,盡往人家小姑娘小媳婦的臉上抹,嚇得那幫愛美的小娘子們花容失色,尖聲驚叫著像羊群遇到老虎一樣,看到啞巴就一哄而散。
除了忙著回家準備香案的村人外,其他人都跟隨在燈官老爺身後,每走到一家都會圍成一圈看熱鬧。燈官老爺也會隨時把攏在袖子裏挨家供上的糖果撒向人群,引起一陣又一陣的騷動。
燈官老爺的活動將持續一整天。等把所有人家都走完後,回到廟裏後,燈官老爺要拿衙役的板子,挨個打一下神祇們的身子。挨了打的神祇將脫下戲裝,變回真正的自己。燈官老爺卻要挨啞巴的打,打完以後他也成為普通村民。啞巴最後挨打,打他的是廟管人,一天沒能開口說話的啞巴,隻有挨過這個板子,才能像做回普通人,開口說話。
這就是亦紮石人紀念建文皇帝朱允炆的方式,把天官的賜福活動和啞巴出城的曆史故事融為一體,既展莊重肅穆,又詼諧幽默,充分體現了青海人民的高情厚意和聰明才智。
過了正月十三後,從正月十四至正月十六,村子裏將會唱三天三夜的社火大戲。秧歌,獅子,八大光棍,搬船調,八駿馬等以曆史故事為藍本的各路大戲輪番上演。
村人們自編自導,全民參與。大家都是演員,大家也都是觀眾。整個亦紮石村,一年中也就這幾天能把所有人聚集到一起,用威風的太平鼓,敲出來年的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