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子(1 / 1)

“房托”、“0首付”、“背包客”、“包租”、“回購”、“工抵房”、“精裝修”、“電商費”、“代理”、“返傭”……這些詞也許你很陌生也並不關心,可能你的親戚朋友曾遭遇過這些陷阱,甚至你在日後的生活裏也會遇到。而我,是曾經利用過這些陷阱牟利的人。

你敢想象當你踏進一個諾大的售樓部的時候,那些客戶坐著、站著、激烈地談論價格,樓層,麵積,在銷控圖前走來走去,這些製造氛圍的“氣氛組”隻是希望在你到達售樓部後,覺得這個樓盤不冷清,購買的人還挺多的,產生一種從眾心理,但其實隻有你一個真實客戶,連在你身邊陪著你、偶遇你一起來看房的“朋友”也是這部“電影”其中的一員,他們可以是夫妻,可以是公司老板,可以是菜場小販,可以是教師,但凡可以和你聊的熱絡的行業或者人設,他們可以是任何人,而這裏的所有人,都是為你一個人所準備的“演員”,而你是“主角”,當你產生不安的情緒時候,他們會及時的安撫你的情緒,不聊項目,隻聊家長裏短,兒女情情長,還會看似不合時宜的問你一句“你是哪兒的啊?你不會是他們的托吧”,一招反客為主,普通人這時候對他們的信任感已經有了十之八九了。哪怕看似無害的班車司機,和你在路程中交談獲取到的信息,在你下車後就立馬編輯好信息,發送在銷售群裏,讓你更好順利的成交。

“包租”這個常見的房產銷售手段,在被命令禁止後衍生了“托管”等詞彙,也就是用你購買的房產價格的百分比,給你進行逐年返利,或者季度返利,還會有額外的分紅,讓你更有安全感的購買產品。也就是給予這份房產增加了更多的金融屬性。他們會給你勾勒出這個項目發展的宏偉藍圖,還會給你看看商家的“意向入駐合同”,向你信誓旦旦的保證以後這裏的發展會有多好,但當時的你,並沒有看到“意向”這兩個字”。你會對比銀行理財,會自己安慰自己,那麼多人買房賺錢的人,我不能再錯過,況且這些到時候都會簽合同,我作為買受人是有保障的,當你開始自我洗腦,自以為有安全感的時候,隻要你的錢一付,也就代表這單已經完成了,傭金也該到到賬了,但是你的維權之路也許才剛剛開始。

這樣的陷阱數不勝數,而我會在自己的經曆中一步步揭開它們的麵紗。

而這些所有的“坑”都在於你接到電話,收到傳單,和中介、分銷的攀談中的時候,產生了“貪”的欲望。你的好奇心,把你推向了貪念的深淵。

在房地產野蠻生長的那些年,成就了很多人,也拖垮了很多人。沒有學曆、沒有背景的年輕人,前撲後繼,覺得這就是自己的唯一出路,賣房者賺的盆滿缽滿,辛苦攢錢隻為了過上更好生活的工薪階層,擠破腦袋想撿漏,買房後欲哭無淚。

我的經曆就是這個房地產大時代背景下的一個縮影,光是靠撿那些行業大佬看不上的“殘羹剩飯”都能讓我混到億萬家產的。從買第一台大眾,到買了勞斯萊斯庫裏南,都是我年輕時候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情。沉迷在紙醉金迷的那段時間,有個朋友問過我,有沒有想過改行,我那時掛著那副皮笑肉不笑的嘴臉,問他一句“你還見過比房產更暴利的行業嗎?”。

而我的故事,才剛剛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