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初出茅廬(1 / 3)

這是2007年的夏天,太陽炙熱地照射著久未下雨的大地,天地仿佛粘合成了一個大烤爐,一列綠皮火車由西往東駛去,一切似乎朝著繼定的發展,又似乎充滿著未知的變數。

經過了長久的飛奔,火車終於慢慢減速,在一個站台停靠,這次停靠的時間會稍微久一點,因為這裏是長沙站,四麵八方集中到這裏的人很多,謝羽鴻是被這龐大的人流量推動著往前走的,她拿著一個半新不舊的大布箱,高高的個子在人群中很有辨識度,她披著一頭半長的頭發,頭發很柔順,略長的臉蛋有幾分成熟,但屬於二十歲人特有的滿臉的膠原蛋白和此起彼伏的幾個青春痘讓整個人顯得有幾分稚嫩 ,她帶著幾分呆呆的涉世未深的學生氣的目光充滿著迷茫和焦慮,箱子並不重,裝著幾套換洗的衣服,她緊緊地跟著湧動的人群,生怕自已跟丟了一般,這一次,她是去投奔在暖州工作的二哥,暖州是全國聞名東部的一個工業城市,她的二哥在當地的一個鞋廠上班,都說那邊的工資比較高,可二哥去那裏工作好幾年了,但也沒往家裏寄過多少錢,每次父母聊起他,總是搖頭失望地一臉的恨鐵不成鋼:“這孩子太花了,太不救錢了。”

“救錢|是他們湖南的一個方言,意思是說能節省下錢來。他們這大部分的孩子幾乎初中畢業就外出一些沿海城市 打工了,大部分的孩子因為學曆低,進了廠之後兢兢業業地上下班,然後存錢寄回家,家裏再把房子給建好,到了一定的年齡再定門親,結婚生個娃,孩子交給老人帶,老人和孩子留守在農村,他們則繼續去城裏上班,等孩子大了,繼續走他們的路,他們年紀大了退回農村幫帶孫子,女孩子也是這樣,早早地綴學去打工,沒完沒了地加班加點,省吃儉用寄點錢回家,給家裏起個房子,當是報當年父母的養育之恩一般,幾年以後找個年紀相當的人就嫁出去了。這個是大部分人熟悉的既定的路線。

謝羽鴻在他們村子裏算是第一個上了大學的了,說是大學,其實也是大專院校,而且是學費老貴老貴的那種,在那個年代,將近10000多元的學費,父母算是下了血本了,得知考得並不理想時,其實她是不打算去上了的,父母拉著他苦口婆心地勸告,多讀點書,,雖然他們也不知道怎麼樣才會有出路,但是讀書才有出路,這條執念讓他們深信不疑,錄取通知書一下來,家裏還辦了一個龐大的升學宴,雖然她覺得一個大專辦這個幹嘛呢?但是父母樂此不疲,一方麵是想趁此機會收回點以前付出去的人情錢,另一方麵也是為了體現他們對她教育的重視。是啊,不讀書我能去做什麼呢?方羽鴻是迷茫的,她半推半就地去了學校報到到,正式成為了一名“大學生”。

在那個,小紅,小明,小燕是通用取名的時代,“羽鴻”算是一個有點水準的名字,可以看出她的父母是對她寄予了許多希望的,她的父母雖然是農民,但父親確有著一段特殊的經曆,她的父親高中畢業,在那個年代,算是高知分子了,所以當起了鄉村老師。生他們的時候剛好趕上計劃生育,生了大哥之後,媽媽便被要求上環了,但是好巧不巧,居然帶環懷孕了,而且懷上的是雙胞胎,媽媽也是農家出生,有著兒女雙全的傳統觀念,得之懷上的是雙胞胎之後,因為那個時候,隻要超生了,孕婦就會被強拉去引產,母親便開始了東躲西藏的日子,她一個人住在偏遠的荒蕪人煙的山洞,讓家裏的人偷偷抄小路半夜送點吃的捱過了最艱難的孕期。最後終於生了一對龍鳳胎,也就是方羽鴻和她的二哥方羽軍,在那個喊著“隻生一個好,政府來養老”的年代,他家有了三個,那簡直是不可饒恕的原則性錯誤問題,於是她的爸爸方益民便被撤職了,從一個鄉村老師,正式成為了一名農民,還好土地還給他保留著沒有劃走。

謝益民有十個兄弟姐妹,一大家子的人,所以她的爺爺是傳統家長製有絕對權威的人,在他嚴厲的鞭笞下,方益民開始正式學做一個農民,剛開始的時候,犁田都不會,一手牽牛繩,一手拿著犁,牛繩都拿反,後來牛繩糾正過來了,犁卻不受控製地被牛拉在著土上麵空跑,根本沒犁到地。他的爺爺一副恨鐵不成鋼的表情凶道:“你這個樣子,怎麼養老婆和三個孩子。”方羽鴻能想像父親當時的壓力和感受,終於父親還是學會了一切農活,也徹底地從一個教書先生成了一個地道的農民,即使後來教育局來通知讓他繼續回去教書,他負氣般地不肯回去,父親是有點執拗的人,後來幾乎沒大出過遠門,一直在家務農,長期環境的固化,讓他的思想變得越發變得頑固,她很難想像父親當年也是那個村裏第一個買自行車,第一個買收音機的,愛好外出旅遊的文藝青年。

父親雖然自己最終沒能跳出“農門”,但是他心裏執著地想讓他的孩子多讀點書,有朝一日,能夠跳出農門, 吃上“國家糧”。但是他的三個孩子中,老大謝羽明,老二謝羽軍似乎都不是愛讀書的孩子,隻有老三謝羽鴻,自幼表現得較為聰明,羽鴻,鴻鵠之誌的鴻,雖然是女兒,但是從名字就可以看出,父母是對她寄予了很大的希望的,在學習方麵,謝羽鴻也表現出了優於周邊孩子的天分,從小到大,她的學習總是名列前茅,家裏的房子雖然不算時髦,但是那一牆的獎狀,每當逢年過節引得親戚們點評和誇讚一番。進入中學後,有了一些變化,進入初中後,同學一下子多起來,附近四麵八方的學生都在這家學校上中學,其實她的學習,進入初中的的一次摸底考試,也是全班第二,因為是從農村來的,她從小學習優異有點清高,也不太會特意和同學套近乎,初中的那個班主任似乎並不待見她,一般成績好的孩子可以老師都會選為班幹部,但是她並沒有被選當任何班幹部,班上有什麼活動,也少有會想到讓她參加,每次期末的通知書上,總是會出現幾個字:注意培養人際關係。這其實是最早的PUA吧,成熟以後,她心裏想到這段經曆時,總是會這樣總結道。一個農村去鎮上上學的小女孩,剛開始不知道怎麼和別人拉關係,不是很正常嗎?如果當時我是被老師欣賞的,也許境遇會不同吧,但是沒有如果,整個初中時期,在她心中是有點沉重的,因為不受老師的重視,她並不出眾,成績也不算是最拔尖的那種。到了初二時,她突然又像被打通了任督六脈一樣,記憶力達到了高峰,那些世界地理,世界曆史,幾乎隻要上課聽一下,下課都不用複習,都能考出考成績,生地會考時,直接考了個全校第一,這時她和中學時的一個好朋友,在心裏默默樹立了一個目標,高中要考縣一中,因為一中是當地較好的一家中學,考上了,就相當於半隻腳踏進了大學的門,家裏的人那時候都這樣堅信,考一中這個想法便消消在方羽鴻心中燃起,而且越來越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