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印象中的朱迅,是一個聲音高亢尖銳,皮膚黝黑,台風穩定的央視女主持人,僅此而已。
但當我讀完了這本朱迅的自傳《阿迅》的時候,我才發現朱迅這個人在我心裏立體了,全麵了。從書中我才知道:經營管理專業的高材生,精通中日英三國語言,在日本留學生活了近10年。從百貨大樓裏的刷馬桶小妹到日本NHK電視台新聞主持人,從《搖滾青年》中的“小小”到現在已為人母的王太太,這些稱謂的背後都是你。
“隻有一片梧葉,不知多少秋聲。”這是久立行人待渡舟的大師常訴於你的詩句。
A片風波、癌症複發假新聞......世人紛紛擾擾眾說紛紜,你借用昔日的寒山拾得的豁達回應外界的質疑和詆毀:“隻要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你淺淺一笑,且待它風平浪靜無痕歸去。
“做人要淡泊名利!”這是父親癌症手術成功重新活過來後對你的人生告誡。
和死神擦肩而過的父親,原本高大健朗的父親,因為病痛的折磨,也變得羸弱瘦小,每天忍受異於常人的痛苦。在父親身上,生命的堅韌和頑強已超逾了一切。事業的成功和財富的積餘也換不回一個人健康的體魄、剛正的人格。這是父親術後床榻邊與你說的一席話,心靜,話真,愛深。
“如果思念是一座橋,它應該是幾秒?”這是你每天上學等電車時內心的低語。
車快,橋短,這樣的戀家情節隻能維持幾十秒。你會在途經鐵橋的的電車上想象北京的玉淵潭公園。在電車的顛簸中,恍惚間又重新回到真實的現實生活中來,餐館廁所,亦是生活亦是課堂。餐館裏客人的訓斥謾罵,嚐盡世間百味;為了買一盒父母愛吃的新鮮葡萄,寧肯在餐館多站十幾個小時;一羹一飯,粥粒不易,從在食堂充饑的青咖喱到每頓吃得起的鰻魚飯;每天傍晚,總有一個紮著高高馬尾辮,穿著連體褲留著齊劉海的中國女孩,在摩天大樓裏一層一層,一格一格洗滌著生活的汙垢。無意轉播的國際頻道,看著自己曾經出演的角色,感歎自己現在也和電視上的日文配音一樣好。日語水平的突飛猛進,你知道,得益於教室以外尤為苛刻和嚴格的“課堂”。
“我們總要去麵對!”這是你麵對工作中種種挑戰時的堅定答案。
初次麵試正大綜藝的局促慌張,緊張的念著《人民日報》上的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而到後來吉尼斯挑戰之夜的獨當一麵。一邊流利的用英文介紹現場情況,一邊用熟練的日語去采訪日本選手。從猶豫接檔《今晚》到探訪邊緣職業險遭暗算,你也終究明白母親的叮嚀,我們總得體會社會的背麵,真實的世界不僅隻有陽光,還有暗影。風月是社會的顏色,也是不遠處居酒屋裏的紅薔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