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回來的人全部投入勞改營,齊州的地勢她早就研究過了,多山少平地,偏偏齊州的主糧還是水稻。
秋收時她也去田裏看過,差點沒認出種植的是水稻,因為大康的水稻,跟她在現代看到過的雜交水稻差的太遠太遠了。
稻穗稀稀疏疏的,產量自然也就不高,大多數農戶都是以養蠶種麻來換取糧食,一年忙到頭也就隻能混個溫飽。
所以要想讓齊州人富起來,至關重要的兩件事,一是給他們提供高產的糧食,二是讓他們的絲麻能賣個好價錢。
她在研究地形的時候便發現了齊州的地勢形同華夏的貴州,她穿越前經常在各種平台上刷到關於貴州的視頻。
其中就有關於貴州盛產洋芋的說法,那麼與貴州地形相似的齊州,定然也能盛產土豆,說不定還可以種茶。
至於絲麻售賣的問題她並不擔心,王家一倒下,多得是人來接手,隻要不是一家獨大,那麼絲麻的價格就會穩定。
土豆種她前些日子便已經給漠河去了信,以市場價格由齊州郡守府出錢,購買一批,如今應該已經在路上了。
還組織了軍士大規模的在齊州的山間去尋找木薯,同時也能對那些常在山間不願冒頭的匪徒造成震懾。
從此項活動開展以來,她的勞改營又添了很多新麵孔,至於勞改營的人,那日子可就苦了,挖山開渠,修路搭橋,那都是他們的活兒,薑回可沒想過讓他們坐牢,畢竟坐牢閑著也是閑著,還得吃飯,浪費糧食。
一時間齊州無數條小溪上都慢慢的架起來橋梁,雖然這些橋大多都隻是幾根並排的圓木,但對當地人出行的確方便了不少。
至於那些較大的河流,郡守府一時還拿不出那麼多錢來修橋。
忙碌的時間總是過得飛快,若不是康帝年末的時候需要食素來祭拜先祖,她都忘記了這一年已經結束了。
府中早早的備上了還算可口的素食,薑回也難得起了興致,喝了兩杯,酒過三巡,她撐著疲倦的身體倚在連廊的欄杆上醒酒。
望著夜空中那輪彎月,突然就想起了當初在洛河看月亮的情形,恍惚間竟然已經過去了那麼久了。
如今竟已經是大康二十年了,也是她來到這個朝代的第八個年頭,從大康十二年七月穿到洛河,大康十四年一月去魯州參軍,大康十六年一月出發去漠河任縣令,十九年一月來齊州任監察史,同年十一月任齊州郡守。
原來她竟然已經走過來那麼長的路,她的心態從起初的為了自己的瀟灑日子而奮鬥,逐漸演變成為大康的百姓謀福祉,為世間的女性謀權力,但初心依舊在,她依舊會為了最初的想法而努力。
她這樣的升遷速度,算不上最快的,但若是算上她的出身,那絕對是這個朝代的頭一份。
隻是,還不夠,她現在做的,都還在這個朝代的規矩之內,她若想達到自己的目的還需要更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