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回笑道:“雕蟲小技罷了,上不得台麵。”
“哈哈,回弟你謙虛了,你的雕蟲小技,做出來的可都是造福大家的東西,天下誰人不知薑大人有雙巧手,大家都說你是大康的墨大家!”
“晉陽兄過獎了,回隻不過是集眾家所長,哪裏能和墨大家相比。”
“晉陽兄怎會來賑災?這可是個苦差事。”
王晉陽歎氣道:“家中給我定了門親事,我母親日日催我去人家裏幫忙,我不耐煩去,正巧爺爺領了賑災的事情,我便跟著出來了。”
“這次也是知道你在這裏才領了這邊的差事,沒想到你這漠河的情況比我想象中好太多了,完全沒有別的地方那種蕭條,竟還有餘力安置災民,你是怎麼做到的?”
薑回不動聲色的看了一眼他身後的記事官,看來康帝對這次賑災一事的重視程度,比她想象中還要高一些啊,連一個縣城的賑災都配上了記事官 。
清了清嗓子,把漠河從旱情初現到現在抗旱的事宜都說了個遍。
尤其是她自掏腰包卻無處夠糧,廢了好大力氣才尋到商家,這其中的酸楚,說到動情之處,還掉了幾滴清淚。
王晉陽聽完,拱手對她說道:“回弟真是胸有大義之人,這地換了其他人怕是餓殍遍野了。”
薑回大氣凜然的說道:“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我領著陛下給的俸祿,自當為陛下盡心竭力。”
“哈哈,說得好,不過接下來你可以輕鬆些了,這次的賑災糧足夠漠河的災民吃到春耕了。”
“春耕過後,萬物複蘇,總不至於餓死。”
王晉陽說完,示意隨從把這次賑災的糧食交接冊子拿出來,遞給薑回。
薑回一字一句的看完,心中計算了一下,若是控製好,以漠河的存糧應該可以挺到來年四五月的樣子,到時候再想想辦法便可以挺到秋收 。
當然這是建立在明年風調雨順的情況下,要是明年繼續如此,那誰也沒辦了。
同時也感慨萬分,世家大族,王公貴族存糧之多,四州大旱是早有跡象之事,康帝肯定一早就再想辦法。
可惜準備幾個月都沒準備到多少糧食,這朝中官員一捐,居然就夠了,也不知康帝作何感想。
不過這些都不是她現在能操心的,目前還是管好她這一畝三分地吧!
如今有人有糧,造橋一事該動工了。
漠河待建的地方還多著呢!
“回弟?回弟?你在想什麼呢?如此入神?”
薑回回神,笑道:“抱歉,我隻是見到晉陽兄,想起了遠在康都的家人,一時走神了,還望晉陽兄見諒。”
說完在冊子上簽上名字,蓋上官印,再遞給王晉陽,說道:“時候不早了,還請晉陽移步飯廳,用些茶飯。”
晚食很簡單,就一個主食,一個肉幹,一個幹菜燉湯,一壺濁酒。
薑回尷尬的說道:“這天氣,我這漠河也沒什麼新鮮物,倒是委屈了晉陽兄。”
王晉陽笑道:“無礙,這是災年,能吃飽便已經是幸事,那裏還能挑剔,這樣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