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百姓主還糧,薑回險遇刺(1 / 2)

八月初,漠河的水已經很淺了,不用船,挽起褲腿便能淌過河,水車也不再轉動。

儲水塘的水,薑回讓人輪流守著,水麵上覆蓋了大量的樹枝,用來減少水分的蒸發。

今年大旱已成定局。

好在漠河的小麥平安度過了灌漿期,豆子也沒有受到影響,在收到了崀山四縣的感謝信時,秋收也開始了。

八月的烈日曬得人皮膚發疼,卻絲毫不能阻擋漠河人民的熱情。

薑回帶領著所有衙役和壯丁,也開始了秋收,漠河的官田麵積還挺大,足有兩百餘畝。

豆子和小麥差不多一樣一半,先收豆子,豆子收完基本上就能開始收麥子,秋收這麼辛苦的事情她當然不會親自動手,隻是象征性扯了一把豆子,就完事兒。

經過一個月的休養,薑歸的傷已經沒有大礙,抽調的人手也全部到了漠河,小的七八歲,大的十五六歲,足有兩百餘人。

蘭韻的風扇生意也走上了正途,在府城買了鋪子,抽了幾個管事的過來看著,走得高端路線,薑回的腰包又鼓了一分。

而且蛛網的人不愧是專業的,剛來漠河兩天就揪出了兩夥流匪,一個刺客。

現在的縣衙說是鐵桶也不為過,她出現的地方更是提前就被踩好點,她的安全算是沒問題了。

看著埋頭苦幹的衙役,薑回得心思又活躍起來,這秋收過後,漠河大把勞力就空閑下來了,所以挖河要繼續,修橋修路也可以提上日程。

這材料也要準備起來了,三合土對石灰的需求量很大,就要建石灰窯,她還想建磚窯,磚窯不僅能燒磚,還能燒瓦。

這時代的瓦基本都是陶瓦,成本很高,整個縣城也沒幾家瓦房頂,所以她打算大量燒製土瓦,土磚。

還有縣城那個路,人稍微多點就跟沙塵暴來了一樣,出去逛一圈,人都要黃三分。

她是個行動派,想到這裏就立即動了起來,帶著人去了漠隴山腳下,沒辦法,隻有這裏才有大量石材。

至於窯,不用操心,這個時代已經有了石灰窯和磚窯,直接照搬就是。

燃料用的是煤,直接把縣衛隊編成六個隊,輪流去墨山關撿煤,薑回隻要求他們撿表麵上的,不撿煤的就去山上挖石頭。

薑回算是體會到了人多力量大,十天的功夫,山腳下已經有了一排石灰窯和磚窯。

等到秋收結束,燒好的生石灰已經堆積如山,加水就可以變成熟石灰。

然後把石灰、粘土和細沙按照三比二比一的比例調和就行了,為了路麵更抗壓,她細沙換成了河邊選出來的石頭,還有山腳下篩出來的細石子。

九月初七,大集。

無數百姓大包小包的擠在縣衙門口,要不是有人攔住,估計門都要被擠破。

薑回匆忙從後院出來,清了清嗓子,喊道:“諸位鄉親…”

她剛一開口,站在前麵的一名大漢突然喊道:“縣令大人出來了,大人要講話了!”

場麵頓時安靜下來,薑回問道:“諸位鄉親,今日齊聚於此,所為何事?”

剛剛那名大漢說道:“大人,我是東平亭的,借了三天牛,特來還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