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晟問道:“父皇,造紙一事可與招賢令一事有關,父皇是打算正式與世家撕破臉了麼?”
康帝停筆,抬眼看向公子晟,說道:“是啊!華紙一出,書籍的成本就會降低,小富之家也能讀書。”
“世家壟斷知識的局麵必然被打破,我們與世家也就真正的撕破臉皮了。”
公子晟擔憂道:“父皇,我們雖身為皇家,可家中藏書並不多,就算有紙,沒有書籍,也是空談。”
康帝讚賞的看了他一眼,繼續道:“為父與人探討過這個問題,那人說既然無書,那我們便自己寫書,這樣的書才是最適合大康的。”
“世家傳承的書籍,不一定適合教化大康的民眾,他們願意拿出來更好,不願意拿出來,孤便讓他們的傳承變成廢物。”
原本安靜的公子燦陽突然說道:“嘿嘿,父皇,你說的那人也是薑回吧!”
康帝扶額道:“你沒事兒就多去陪陪你母親,別一天天到處丟人現眼。”
“晟兒,你負責的造字一事進度如何了?”
“兒臣受丞相大人指點,要求各位賢能以溫氏字為基礎,以簡化為主,新造為輔,如今溫氏識字典籍已經簡化過半。”
“行,你繼續盯著,茲事體大,不用一味追求速度。”
“知道了,父皇。”
造字並不是簡單的事情,每一個字都要經得起推敲,他們算是取巧,以溫氏字為基礎簡化要快得多。
那麼多年都過去了,他也不急這一時半會兒的,一切以穩妥為主。
另一邊李鍾回到府上就立即招了望明幾人議事,對於造紙一事他直覺是薑回搞出來的,但是薑回卻沒有跟他通過氣,這讓他心裏有點不舒服。
把今日朝堂上之上的事情和他心中的想法都說了一遍,問幾人有何看法。
雨山直言道:“大人可是覺得薑回脫離了您的掌控?”
李鍾沉思片刻道:“正是,造紙一事極有可能是他弄出來的,可我們卻一點風聲都沒有收到。”
雨山笑道:“大人,您著相了,您當初提拔薑回為的是掌控他麼?若是,直接讓他入廷尉府做個匠人就行了,為何要處處幫扶呢?”
李鍾聞言失笑,是了,他的初心雖然有利用的成分在裏麵,但更多的是欣賞薑回的才氣,才出手相幫。
是薑回一直以來都懂事,處處敬著他,讓他忘了初心。
望明見他不說話,也說道:“薑回這小子為人知禮節,懂進退,之前的事情都會給大人遞信,可造紙一事實在是太重要了,多一個人知道便多一份風險。”
李鍾也放鬆了語氣,說道:“是我想岔了,陛下今日並未言明華紙是誰造出來的,大康能人異士良多,不一定就是薑回,此事不要再論,接下來全力配合陛下便可。”
“你們幾人無事時可多收集一些書籍,到時一起獻給陛下。”
“諾!”
漠河。
薑回終於忙完了春耕,官田除了棉花和土豆,小麥豆子一樣種了一半,她讓縣衛隊輪流負責勞作,管理官田,倒也輕鬆。
接下來便是入籍一事,薑回挑了春耕結束那場大集,在縣城邊上搭了個木製高台,保證入城的百姓都能看見她。
待到午時,大部分趕集的百姓都入了城時,薑回讓人抬了一個巨大的喇叭上台,調整一下呼吸。
大喊道:“鄉親們,我是漠河縣令薑回,春耕已經結束,我們種下了一年的希望,這是值得慶祝的事情,為此我宣布,接下來一個月,為各位不在籍的鄉親們免費辦理戶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