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宇宙起始之時(1 / 2)

(①前麵幾章都是開篇介紹的東西,正文還有點遠,前期主角前中期就會變背景版②這個世界觀我加入了自己構想的體係,因此我寫的內容不能夠完全的按照已有的科學體係來寫,不用意外於一些錯誤或我明確定義為對的內容,比如暗物質模型預言的粒子,因此整體世界觀是以奇幻和玄幻為主,科學隻是一點加成項)

自宇宙在普朗克時代開始,空間和能量就存在著一種莫名的對立關係,二者像彈簧一樣,空間不斷稀釋著能量的密度,而能量則是努力聚集,然後體現在空間中,就這樣維持一種奇妙的平衡感,隻是不知道這個彈簧的耐久是否足以支撐時空的永恒存在和雙方的競爭,在這個平衡過程中,宇宙的法則丟失了一部分“性質”,也就是發生了信息的缺失。

這些性質在無窮漸近於零的概率中構成了一種思維主體存在於希爾伯特空間,極少部分基本費米子物質軀體在4維時空的概念生命體,它們的“身體”由引力和電磁力組成,“軀幹”由強力和弱力的耦合模式組成,“思維”由大量規整的玻色子組成,意識的出現也意味著這片空間第一類生命的出現。

宇宙誕生10^-10s時,四大基本力才穩固下來,誇克也剛開始形成。1s,它們也在漸漸安靜的宇宙中蘇醒了過來,一部分希爾伯特空間生命用狂暴的電磁波和脈衝信號對著沉寂的真空發出狂吼,向目前仍然渺小的宇宙宣稱著自己的存在,這些信息會不斷飄蕩在虛空中,直到後世時被擁有高等智慧的存在捕捉並分析,另一部分則以聲波的形式傳播,但真空不能傳播聲音,所以它隻能以電磁波的形式展現,短程變成長程,並在未來觸碰物體時改變它們周圍的電磁場,重新變為聲波,完成自己的“使命 ”。

宇宙的尺度上過去了三秒鍾,這時本應該平靜的宇宙卻出現了漣漪,原本不存在信息,不存在時間(不完整),不存在實質物質與質量的空間突然疊加了一絲絲的曲折,萬有存在提供的第一推動力隻要微微的撥動控製著現有宇宙數據的琴弦,那麼在這個在無限平直時空誕生的宇宙學常數等於1的空間就會開始慢慢向0和-1演變,是故意而為之還是萬有存在隨機的行為我們已無法求證,但不出意外的話,宇宙現在已經是一個無限空間的宇宙了,隻不過存在一種空間封閉的情況,宇宙現在的構成就像植物的細胞一樣排列緊密又互不相關,不同係統內部發生著完全不同的對稱性破缺,但也說不定,因為難免有些東西像量子隧穿一樣突破宇宙間的能量空間勢壘來到其它不同的宇宙空間。如果這時空間的宇宙學常數K等於-1,那它近乎無限的複雜度大概會比現在的簡陋的空間好的多,而且這個局域時空中的目前發展已經破壞了時空平移對稱性,故也就導致了這個宇宙未來必定出現不遵循能量守恒的現象,不過,大自然總是會找到自己的出路的。

宇宙誕生的第15分鍾,溫度目前很高,各個空間開始進行自己的核合成過程,這也為後期星體的出現打好了足夠的地基,生命的誕生恐怕還要再等一陣子了,現在的宇宙的壓力和溫度對於生命誕生所需要的柔和而言還是太過苛刻了,當然生命指的是碳基生物。至於硼基,矽基,磷基之類構成的生物,倒也不是不可能,隻是在概率上太小,並且它們遠比碳基脆弱,可以無視。這並非對碳基生命的吹噓,而是其他元素不是鍵能太低,就是數量太過稀少,這一點在後續會展開講。

在16分鍾時,這個宇宙才可以被“數學”描述,最開始的概念由數理四論就可以簡單地進行概括。16分過1秒時,概念開始增長到需要其它數學規律才能覆寫,這時的空間模式才完全定下來,現在宇宙的空間可以由3-tours的框架描述,但不夠準確,它們同樣發生了性質缺失,被剛蘇醒不一會的它們再次吸收,這讓它們由費米子形成的實體轉換為無限自相似的格式,但組成它們的費米子不變,這聽起來好像很詭異,但它們卻不知用什麼方法真的做到了,或者說不知道以什麼方式結合在了一起。

第0.9GY(0.9銀河年),原始星際氣體在暗物質環的作用下產生了這個宇宙的第一代恒星,也即暗恒星,暗恒星比數百億年後的太陽係依賴的G2V型光譜恒星更暗,溫度也更低。暗恒星做功原理不同於未來常規恒星的核聚變過程,它們是靠超中性子的湮滅來以此獲取對抗引力的能量來穩定存在並對外輻射能量。

又過了十萬年,在一顆名為“DA225”的暗恒星表麵出現了生命,因為極大的重力,它們的“身體”整體呈現出了扁平又偏細的構造,由於這種生物的“DNA”鏈目前還極為原始,甚至不如熱泉生態的細菌,它們依賴它們生活環境為它們提供的光和熱,它們繁殖的過程則由於沒有性別之分隻能進行分子層麵的自我複製並克隆,幸運的是它們居住的恒星比較穩定,不會突然發生什麼大事件奪走這些新生的生命,雖然這些可能和後來人類認知的生命存在定義上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