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八:追命箭三響其後(3 / 3)

麵對著韓當的二百騎人馬,太史慈並沒有慌張。他也沒有急著衝上去,而是不徐不疾的勒住了人馬,叫兩邊也不要追了。這二三十騎是太史慈從劉繇那邊帶過來的,一直就跟隨著太史慈行使“偵騎”任務,乃是精銳裏的精銳,也是太史慈最得力的助手。其實他們也不用太史慈吩咐,早已是停下馬來,並迅速拉成三排,擺開了陣勢。

韓當是被他逼急的,這才回身殺來。回身時,突然看到對麵隻有二三十騎人馬追了上來,這讓韓當很是驚喜。但韓當也隻是驚喜了一秒,接著,他沒有理由不讓自己吃驚和疑惑了。

二三十騎追來的敵人,他們沒有再追了,而是突然勒住了戰馬,擺開了陣勢,然後又不慌不忙的掏出了隨身的家夥。

韓當率兵回殺時,已是卯足了勁。但衝到一半時,勁頭突然沒有了。就像是車胎泄了氣,憋了回去。

不是韓當禁不住打擊,實在是韓當受不了敵人的鎮定和從容。

麵對著二百多騎快速奔跑中的人馬,太史慈手下的這二三十人臉上一點也不顯得惶恐和不安,也絕不會因為死而感到恐懼全文閱讀仙焰。他們從容的掏出家夥,從容的麵對著對手,然後從容的將一切準備工作都做好。

就等著,韓當的逼近。

百丈,八十丈,七十丈……

簌簌,滿天飛矢,往前魚躍著直直貫去,穿過敢於邁進六十丈以內的所有敵人。就像是從對麵扔出一顆顆大石,砸在玻璃上的速度、力量和快感。而箭砸在身上,絕不是打碎玻璃然後再重新換過一塊玻璃那麼簡單。箭穿過滾滾奔騰狂跳的心髒,那是生命的終止符。

這就是太史慈的殺手鐧,弓,和箭。

在麵對著無法甩脫的敵人時,太史慈一向就是使用這一招來卻敵的。在劉繇手上做事的那會,他就已經將他們訓練得很是熟手,相互間的配合也達到了默契的程度,所以每次協同作戰時,都是屢試不爽,每每擊退敵人。

這次,也不例外

太史慈掏出的家夥是弓和箭,在絕對的靜止下,用這些玩意來對方近距離,運動中的騎兵,那是一射一個準。而且,重要的是,這些騎兵是往自己箭上撞,那就不能怪他們不還手了。

簌簌一陣箭後,跑在最前麵的二三十騎立即摔落下馬,後麵跟上來的,被前麵的驚馬和同伴的屍體給擋住,使得他們被原地呆滯了一會。也就是這一會功夫,第二批箭矢又跟著射落。

在麵對卒然的襲擊,韓當保持了絕對的冷靜。雖然敵人射死了前麵的人馬,但隻要還有後續軍隊,就絕不能退縮現在跑是沒用了,要是跑,那就隻能被敵人在背後放冷箭。所以現在能做的,唯有殺上去。

按照一般情況下,在第一陣或者第二陣箭羽後,追敵基本上已經衝了上來,要是再不跑,可能還來不及換武器就被追敵給擊潰了。但彪悍的太史慈在這種情況下,既沒有命令部下跑,也不準備挨打。他們在放完了一陣箭後,看看敵人衝了上來,立馬丟了手上的弓,拿起掛在鞍邊的武器,衝上去就是一通硬碰硬

韓當也實在沒見過如此彪悍,如此鎮定的士兵,也沒見過像眼前這位太史將軍這樣敢於硬拚硬的人。他在跟隨孫策同劉繇作戰時,前軍就經常被一個叫太史慈的人騷擾。那時,他隻是聽說劉繇手上有這麼一號人物,也從不把他放在眼裏。就是句容城下,麵對著這位百丈開外,一箭能射上城牆,箭落自己手指三寸處的人物,他都並不感到吃驚。直到今天,韓當才發覺,這個一直在劉繇手上幹事,後來又被劉繇送給劉備的人,絕不簡簡單單是一個“偵騎”,他應該,是做將軍的料可惜了,劉繇對他這樣的人才居然沒能重用,也隻得說劉繇實在是眼光有問題了。

韓當與太史慈卒然又幹了一陣仗後,發現敵人的後續部隊也漸漸跟了上來,要是再打下去,自己這邊鐵定的吃虧。韓當當機立斷,趕緊帶著殘餘的百餘騎往山中亂奔。

太史慈大殺了韓當一陣後,本著“送佛送到西”的原則,繼續對韓當窮追不舍。

韓當此刻隻覺狼狽不堪,十分疲勞。想撂下不跑了,但就是甩脫不了他,心裏也越發毛了。他這樣一陣亂跑後,終於發覺自己是無法再跑了。前麵是絕路,要是再跑下去,就真的隻能是鑽地洞了。韓當望了望左近,左近濃林蔽日,陽光三疊,看來隻能是棄馬進入山林才行了。

隻是,已經沒有機會了,太史慈的人馬已經追了來。

第三百四八:追命箭三響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