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六:劉正禮被迫納城(1 / 3)

第三百三六:劉正禮被迫納城

周瑜是何時走的,劉備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周瑜的確是走了,已經撤出了秣陵。

周瑜一走,孫策在江東的勢力可以說徹底沒有了,剩下的,隻是王朗、嚴白虎這些烏合之眾了。對劉備來說,他們不足以與己抗衡

所以劉備不必擔心這些,關於平定江東,不過是一個時間問題而已。他現在最關心的,是劉繇。

劉繇,字正禮,東萊牟平人也。

兄弟劉岱,是兗州刺史,曾經在關東軍討伐董卓時身為一鎮諸侯露過麵。後,青州黃巾百萬殺任城相,轉入東平。他老大不自量力,率兵出戰,英勇犧牲。之後,州吏迎接曹操入兗州,曹操也正因借剿滅青州黃巾百萬,成功替劉兄報仇,而在兗州發跡。

兄弟是地方大官,劉繇也不弱,亦被朝廷親自任命為揚州刺史。劉繇自接手這個“刺史”後,準備在壽春辦公,可人家袁術賴在那裏不走,他也沒辦法,隻得乖乖的跑到曲阿來,把州治建在那裏。他自來到曲阿後,任用當地人張英、樊能,對抗袁術。袁術跟他打了數戰,卻無法撼動,於是,孫策借了這個機會,借兵討伐劉繇。劉繇對付袁術這種蠢人還行,但孫策一來,他就接連輸了城池不說,要不是劉備派兵及時趕來,差點就丟了根據地曲阿,準備遷徙到丹徒去了。

劉繇和他兄弟劉岱一向有清名,劉岱死了,劉繇還在繼續戰鬥。劉繇這人雖然很不會用人,經常性的判斷錯誤,但他好歹得到了朝廷的認證,是正牌“刺史”,所以劉備要把矛頭指著他,卻也需要充分的理由。

劉備不像袁術、孫策這樣的橫人,他們說要教訓劉繇就可以操刀子上,劉備畢竟還要考慮聲譽問題。

當初,劉備下江東就是借了劉繇的幌子,現在已經替劉繇把他的敵人給收拾了,難不成轉眼就去找劉繇麻煩?

劉備當然不會這麼做,就算想這麼做,也絕對不能這麼暴露。

劉備思前想後,唯有一個辦法可行。

寫信。隻要寫一封信給劉繇,這事就可以解決。

當然,信的內容,切入點,就在太史慈身上。

我在起兵之初多次強調,此戰不光是為了劉繇而來,更重要的,是為了信義,為了幫朋友一把。既然我現在已經替劉繇消滅了他的敵人,那麼,我這麼大老遠來,想見一見我的這個朋友、太史慈沒關係吧?

當然,要是純粹的見見,劉備覺得這個火藥不夠猛,不能讓劉繇提高警惕。所以,為了確保讓劉繇一看就火,他給劉繇的書,先說了一大堆客氣的話,然後,平靜的湖麵,突然狂風乍起,波瀾怒吼。他幹脆跟劉繇說,太史慈是個好同誌,我想要重用他,所以麻煩你老人家把他送到秣陵來。之後,當然沒有之後了。威脅的話已經不用說了,太露了,就不能含蓄了。

我相信,隻要劉繇看了,他一定會生氣,到時候,他一生氣,說一句不送,那機會立刻就來了。不送是吧,那就開打

當然,如果你把太史慈乖乖的交出來,我自然高興全文閱讀醫師。高興過後,再給你找茬,惹你生氣。反正,直到逼得你跳出來跟我幹仗不可。

劉備的主意就是這些,這封書寫好,立即讓人送到了曲阿城的劉繇手上。

劉備的書信送出去了,但還要經過數天往返才能有結果,為了不至於在枯燥中等待,劉備的秣陵城來了一個特別的客人,他將為劉備解開許多不解之謎。

來的,是左慈。

左慈突然的到來實在讓劉備心喜,他親自出迎,對左慈可謂畢恭畢敬。左慈跟劉備寒暄了一陣後,劉備問了趙雲義子趙允的近況,左慈一一說了,反正讓劉備放下一百二十心就是。說了這些後,他說出了此行的真正目的:“我是來祭拜於道兄的。”

劉備一愣,實在不知道左慈跟這位姓於的有何種關係。

劉備領了左慈到於道人的墳地,左慈對著於吉的墳墓看了良久,然後長歎一口氣。劉備見他許久不開口,也不忍開口。隻沒想到,左慈一開口,卻是問他:“為何這墓碑上還是空的?”

劉備見問,窘迫的告訴他,不能怪我懶,實在是不知道這位道兄的大名。

“於吉。”

當這兩個字從左慈的口裏迸出來時,劉備實在應該早就想到了。

“於吉”

劉備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這位神仙級的人物不論在三國演義,還是在史書上都是絕對有名的,孫策應該比劉備更加了解這位道兄。

劉備沒有引發感慨,因為左慈在告訴他這位道兄大名的同時,也同時告訴了他一個更加重要的信息。這個信息,一下子就破解了一直縈繞在劉備腦子裏的所有懸疑。

當初攻打壽春時,為何壽春堅固高大的城池在一場雨後,突然全線崩塌?

答:是被於吉做了手腳。

前幾天,我城中已無糧,為什麼一夜之間,多出了數萬斛糧食?

答:還是被於吉做了手腳。

如果那時有“乾坤大挪移”這樣時尚而又中肯的形容詞,此刻應該可以被用上。

當然,左慈告訴了他這些,還有一個疑問沒有告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