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秣陵風雲
在劉備出兵秣陵前,有必要先說下秣陵城這邊,笮融的情況。
當然,如果準確點說,其實,秣陵城此刻真正的據有者並不是笮融,而是另一個人:薛禮
納下薛禮不說,我們先看笮融。
既然當時秣陵城被一個叫薛禮的人占了,那麼笮融那時卻是在哪裏呢?
秣陵最新章節漢末暴徒。
沒錯,還在秣陵
史書上說:禮秣陵城,融屯縣南
明白了,兩個人都在秣陵。隻是,一個在城中,一個在城外而已。
那麼,薛禮又是何人?笮融,這個被劉備譽為‘南殺’的人物為什麼跟他在一起呢?
其實很簡單,我們先說笮融。
下邳相笮融的所作所為,前文已經具體交代過,在這裏,為了加深記憶,簡單說下。
笮融這個人,先是陶謙的部下,替陶謙打工。後來,因為曹操來攻陶謙,陶謙為了確保糧道的安全,便將督糧的任務交給了他。本來,老板陶謙對他十分重用的,要知道這可是個肥差,陶謙能把這個任務光榮的交給他,我們的笮融應該感激陶謙,好好幹才是。
可是這廝玩的就是個性,不好好也就罷了,居然還把心思用在了老板陶謙身上。他利用這個機會,把各地征收上來的糧食,非但不交,反而明目張膽的據為己有。路過廣陵時,又貪圖起了廣陵的殷實,便將廣陵太守趙昱殺了,將廣陵城搶劫一空。
這家夥,也許是知道這下玩大了,雖然陶謙還在郯縣跟曹操耗著,但他也怕陶謙緩過氣來對付自己。笮融知道徐州呆不下去了,怎麼辦?還是逃吧。
隻是,逃到哪裏呢?
秣陵。對,就是秣陵。
他一口氣逃到了秣陵,用他的行動,明確的告訴老板:小弟不幹了,我自己來做老大
如此看來,也難怪劉備到徐州那會,聽到陶謙提起笮融時,都是恨得牙癢癢的,原來他們之間有這麼一筆帳。隻是可惜,陶謙到臨死時,也沒有親自把這個仇了。也許,陶謙心裏很不甘吧?
但沒幹係,他死的一年後,劉備會來這裏,會替他來報這個仇。
陶謙,你還是安息吧,有我劉備在,十個笮融也不管事不管你是南殺北殺,是人,就一並收拾了
如今北殺都被收拾掉了,剩你這獨臂南殺,能翻起多大浪花?
劉備有‘仁義’之名,但他的‘仁義’也不是‘爛仁義’。陶謙的事,本來八竿子也打不著劉備。雖然劉備承繼的是陶謙的使君職位,但清楚的人都知道,劉備這個位置是怎麼得來的。再說,劉備跟他既不沾親也不帶故,憑什麼管這閑事?更何況當事人都死了,死人都不急,你還跟死人急上了?
可如今,劉備揮軍到這裏時,用的偏偏是‘為趙太守報仇,替陶使君鋤奸’這個口號。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劉備是真正把握住了。
殺了笮融,又占了秣陵,既掃平了東進的道路,又替陶謙報仇,從此又贏了一個‘俠者’的大名,那豈不是一舉若幹得?
對了,說了這麼多,差點把另外一號人物,真正駐守在秣陵城的人物忘了。
接著講:
本來,在陶謙接任徐州牧之前,徐州因為黃巾一鬧,州境內滿是盜賊,治安很是不理想最新章節全能召喚師。陶謙一到任後,便即著手打壓這些強盜土匪,後來把境內的黃巾都攆走了,徐州也算是基本太平了。隻是陶謙閑著也是閑著,反正沒事做,便又繼剿匪之後,陶謙又幹了一件‘因公肥私’的事。
他拿起手裏的家夥,又順便打壓了一下那些不聽話的地方勢力。
反正棒子拿在自己手上,高興時,想打你一下,你也沒辦法。
上麵說到的薛禮同誌,這時候可以出場了。
簡單說,薛禮這個人,當時就任彭城相,因為他是朝廷親自任命的,很不得陶謙歡心。陶謙這人野心不大,但就是喜歡培養私人武裝。在這個亂世,有兵便是草頭王。要想混下去,混出個人樣,那就必須狠。
薛禮既不是他的心腹,又不聽他調遣,自然成了陶謙大人打壓的對象。
在當時,陶謙因為借鎮壓黃巾,手上已經培養起了一支很有戰鬥力的部隊,這支部隊就是陶謙從老家帶來的丹陽兵。而相對來說,薛禮隻是一郡之相,自然不是陶謙這樣手握兵權的‘老軍閥’的對手。
幾戰下來,薛禮實在吃不住陶謙的日夜攻擊,隻得乖乖的棄城跑了。
薛禮一口氣跑到廣陵,過江都,麵對滾滾江水,覺得實在沒麵子。想我乃堂堂朝廷親自任命的相國,如何就被陶謙如此狼狽的攆了出來?哎,實在無顏見江東父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