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六:呂蒙闖營(1 / 2)

第三百一六:呂蒙闖營

鄧當被劉備目送出寨後,當即啪馬飛奔。

呂蒙在後看見,心裏好笑,問他:“姐夫,你就這麼心急著見我姐姐去啊?”

鄧當回過頭來,說道:“這孩子不懂事,我等剛剛脫離虎口,怕就怕他劉備看我們去後,一時又反悔了,再派人過來追咱們,你說怎麼辦?阿蒙,你也快點走,早點離開這事非之地。”

呂蒙卻是不急不慢的控馬上前,反是把馬越走越慢。最後,幹脆不走了,卻是把頭頻頻望著後麵。

鄧當心裏焦急,見呂蒙離自己越來越遠,被自己丟在後麵了。也怕他有事,趕緊重又扯馬回來,叫道:“阿蒙,你怎麼不走了?”

呂蒙笑道:“我在這等著,就是要看他劉備是不是真心要放過我們。”

呂蒙說著,又把頭望向身後。

鄧當愣了愣,歎了口氣,捏著韁繩,一時也沒勸他。

呂蒙卻是吃吃問他:“怎麼,姐夫,你不怕劉備他追來嗎?”。

鄧當在馬上溜達了一圈,想了想,這才說道:“先前劉備讓我去見公儀、公先二公,我去了,他原來並沒說大話,原來這二公當真被他請來軍中,做了參軍。我跟二公一番話後,雖然當時沒有放在心裏,但現在,卻是覺得他們說得十分有理。所以,我現在不得不仔細想了想。”

呂蒙問他:“他們跟姐夫你說什麼了?”

鄧當說:“他們說,亙古以來,仁者無敵而劉備,他自舉兵以來,一直以‘仁義’,匡濟天下,很得天下歡心。不到數月,便即把剛剛接手,從一個危機四伏,幾乎是頻臨絕境的徐州,一下子治理得條條有理。

先是整頓官吏,剪滅曹宏等奸佞之臣;接著,擊退袁術的十萬大軍,保護了境類居民的安定;再者,他又掃平海賊,更加進一步鞏固了徐州的安定。

他自遷移州治到彭城後,又是不停招募賢士,廣濟流民,在名聲上更是鵲起直上。後來,他又因為郭貢燒殺他的百姓,不惜奮身而起,起兵將他打得退到譙縣。郭貢退到譙縣後,迫於形勢,不得不將身去求陳相袁嗣助戰。隻沒想到,反被袁嗣他割了頭顱,送給了劉備。要是別人,肯定會拿了郭貢的頭顱,然後嘉獎袁嗣的功勞。但劉備卻並沒有這麼做,他不但不感激袁嗣,反是為了昔日的仇人,替他仇人舉兵報仇。就他這種以德報怨的人,天下能有幾人?

再後來,他又為了呂布,共同對抗曹操。隻是,劉備幫呂布守住無鹽城時,卻不但得不得呂布的感激,反是被呂布設計害他,欲要在大野澤來次鴻門宴。也幸好劉備智謀過人,早就猜透了呂布的奸計,這才將身脫險。這次事件後又,劉備寬宏大量,不但沒有怪罪呂布,反而替呂布保全了他的家室,並安全送到了呂布手上。

最後,劉備發兵去討伐曹操,他呂布雖然表麵上答應劉備,跟他繼續保持合作。可呂布這次又準備玩奸計,派兵去襲擊他的後方重地。而呂布在巨野一戰,又不幸被曹操大將夏侯惇所殺,眼看呂布軍隊上下無主,就要被曹操逐步蠶食。想要是這時,不是劉備站出來說話,接手了這支部隊,替呂布打理了後事,呂布焉能死得安寧?隻怕連屍骨都要一直被那曹操掛在旗杆上,不得收屍呢。

如此種種,阿蒙,你說,我聽在心裏,能不感動嗎?再說,公儀、公先二公,一直名重天下,他們都尚且明白‘仁者無敵’,及時歸附劉備,我們難道就沒有這個覺悟嗎?”最新章節混世小術士。

呂蒙聽他這麼一說,不由笑道:“啊呀,聽姐夫這麼一說,劉大人可是老好人了隻是,姐夫你現在不是孫將軍的部將嗎,如何也會有這個想法?”

鄧當一愣,不得不歎了一口氣,說道:“剛開始我跟隨孫將軍,的確覺得孫將軍為人慷慨,治軍嚴厲,也必將是個有所作為之人。可我現在突然發現,孫將軍雖然能幹,但他畢竟太過武斷,到一個地方,就必將這個地方的豪傑拉出來殺個幹淨。哎,怕隻怕,他這樣幹,遲早有一天不能自保啊,說不定……”

說不定,他就會死在這群豪傑手裏。

但他沒有接下去。

鄧當轉了一口氣,這才又說:“更何況,天下如此不寧,正需要一個大智大慧,更兼‘仁義’之輩,讓他出來主持正義。那樣,也就必定是天下的大幸了哎,既然上天生了孫伯符,為何還要有劉玄德呢?”

呂蒙似是沒有聽到他的話,隻是把頭看向後麵,說道:“姐夫,既然你這麼感慨,不如,我們再回到劉備那裏去?”

鄧當自出牛渚寨,心裏就一直猶豫不定。其實,在聽了張範、張承兩人的話後,他心裏多少就已經有點震撼了。但他知道,他這樣想,那就是在犯錯,是在對不起孫策。所以,他的理由,是以劉備會不會出爾反爾來判斷,現在既然劉備沒有派兵出來追回他們,那麼說,劉備是真的放過他們了。

鄧當眼見劉備並無食言,反而更不好辦了。但他又不甘,這才把自己的心思故意透露給呂蒙,希望呂蒙能夠給自己參考意見。隻要呂蒙讚成,那麼自己多少對這件事上減少點愧疚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