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紘由衷感激,嗬嗬一笑,道:“我也這麼認為。”
劉備哈哈一笑,歎道:“雖然經過一天太陽的照射,再加上雨水的衝刷,這些積雪也已經融化了不少。但就怕晚上冰凍起來,這些百姓說是身在屋簷,隻怕也難以抵擋風寒。”
張紘道:“使君考慮得甚是,但我們也已經做到了我們應該做的,其餘的,我們也隻能請求老天爺了。”
劉備:“可不是!我想,不再發生這樣的戰爭,那麼這些百姓也就不會露宿街頭了。天下若能太平,百姓的日子也就好過多了。”歎了口氣,徑直往前走去。
張紘望著劉備的後背,暗暗點了點頭,心裏歎道:“是啊,什麼時候才能恢複到以前那種太平的日子呢?也許,大亂之下,是該需要一位明君來實現這個‘太平’了。”
劉備將張紘請到府衙,又跟他談到郭貢突然兵襲蕭縣的事,問他有什麼看法。
張紘捋須道:“郭貢突然兵襲蕭縣,我當初聽到這個消息,感覺到十分滑稽。就是現在,我怎麼想也想不通。”
劉備皺了皺眉,輕哦一聲,心裏道:“去年一戰,我出動數萬大軍,將郭貢圍困蕭縣。我原本以為從此就能將他嚇趴下了,以致讓他不敢小看於我。隻可惜,如今看來,是我小看他了!”這麼想著,一麵聽聽張紘繼續說下去:“我聽人說,就在去年,郭貢就曾經趁張邈、陳宮在兗州發難時,便帶兵到鄄城城下,欲要趁機撈點好處。但他見過荀彧後,被他一席話,便即說退。使君要知道,荀彧那時屬下兵不過數千,而他手上卻有數萬,若要打起來,說不定鄄城就難保了。而就從這件事上,正說明此人不是輕易拚命之人,也是個謹慎小心之輩。”
劉備被他一說,似乎提醒到了要點,腦子裏靈光一閃,趕緊道:“子綱,繼續道來。”
張紘道:“這次,他雖然跟使君之前有矛盾,但他也不用如此處心積慮的趁這節下攻燒蕭縣,是何深仇大恨要讓他這麼做?更何況,這麼一來,他難道就不怕從此得罪使君了嗎?想他既然出兵進攻了蕭縣,卻並沒有將其趁機占領,而是去了相縣,可見他並不是為了奪回失地而來,而是另有居心。他難道是看到蕭縣城牆不堅固,不高大,所以棄之,這才去了相縣?但他既然決定要跟使君你對抗,可為什麼戰還沒打,自己就先龜縮起來了呢?可見他並無決戰之心,既然他並我無決戰之心,又為什麼襲擊蕭縣呢?這就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劉備皺了皺眉,站了起來:“子綱分析得很是有理,他這樣做……”
劉備似乎想到了什麼,把眼睛看向張紘。
張紘點了點頭,一字一頓的道:“若不是他得到靠山,或者什麼人的支持,我想他今天絕對是不會這麼做的。而他既然這麼做了,又守著相縣不出來,或許他早對這一仗做好了準備,而他現在,正是等著救兵來哩。”
劉備亦是點了點頭,回過身來,一字一頓的問:“那麼,子綱你猜,他等的救兵到底是誰?”
張紘拱了拱手,正欲回答,外麵門吏走了進來,躬身道:“劉馥使者求見!”
劉備和張紘對望了一眼,聽到‘劉馥’二字,心裏頓時明堂,都是不約而同的想到了一個人:“袁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