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秋,四九城。

南鑼鼓巷紅星軋鋼廠家屬四合院。

後院的一間屋子前正有一個少年坐在矮凳上曬太陽,皮膚白淨,五官端正,相貌堂堂。

“哎,看樣子是回不去了,不過既來之則安之,五十年代似乎也不錯,起碼有個疼人的老媽,也算是彌補上輩子沒娘的遺憾了。”

“不過這個金手指有點雞肋,人家穿越過來簽到的不是雞鴨魚肉就是大黑十小黃魚,怎麼到我這兒這麼可憐!”

少年名叫趙安康,二十一世紀孤兒院出身,長大以後成了一名光榮的工人階級。

其實就是個工廠裏麵流水線上擰螺絲的普工,月薪不過2800,一次宿醉以後醒過來就發現自己到了這裏,名字還是一樣的,記憶融合之後,他發現自己好像穿劇了。

傻柱、許大茂、秦寡婦、易中海,劉海中,閻埠貴!

這些名字耳熟能詳,是後世一部年代劇裏的人物,各個精彩,每個人都是一部活版教科書。

在趙安康穿越的同時,腦海裏還出現了一個類似世外桃源的空間,有山有水,能養家禽牲畜,能種莊稼蔬菜,還能存放東西。

趙安康接收完原主的記憶後發現,自己現在的身份非常不簡單,或者說還相當牛掰。

老爸趙剛是三十年代初就參軍的老革命,有一次戰役下來被打成篩子差點犧牲,當時野戰醫院沒有匹配的血漿,一個叫馮楠的女護士獻血救了他,在馮楠的悉心照顧下,老趙轉危為安又活了過來。

救命之恩無以為報,老趙後來就娶了女護士,馮楠於是成了趙安康的老媽,趙剛戎馬半輩子,結婚的時候已經三十出頭,四零年生的趙安康。

趙安康這個名字是趙剛老搭檔當時的團長李雲龍給取的,就是平平安平健健康康的意思,趙剛對這個名字也挺滿意,聽說滿月的時候兩個老戰友造了兩瓶茅子。

四八年渡江戰役的時候,趙剛已經幹到了師級副職,他所在的軍也是戰役的參戰部隊之一,而且還是主攻任務。

不過這次老趙的運氣似乎被用盡了,在打安慶、蕪湖防線時,遭遇了激烈對抗。

為了掩護老搭檔師長李雲龍戰術包抄敵人,趙剛帶著為數不多部隊和老湯的王牌加強旅正麵硬剛一晝夜,結果不幸被流彈擊中壯烈犧牲,最終沒能跟著大部隊登上南岸。

那一年趙安康九歲。

全國解放以後,李雲龍想著老戰友這對孤兒寡母生活不容易,而且他本身也對趙剛犧牲自責的不行,想讓他們母子住進軍區大院離自己近一點方便照顧,可是馮楠死活不同意,李雲龍也無計可施。

後來上級在征求馮楠的想法後,同意她複員到地方上專心帶兒子,就給她在紅星軋鋼廠安排了一個管後勤的輕鬆工作。

又給他們母子在軋鋼廠這個宿舍區的後院安排了三間房,工作生活各個方麵能安排的都安排得妥妥當當。

本來馮楠說三間太多了,住不過來也太張揚,可負責安排的幹部說一間給她,一間給趙安康,另外一間等以後趙安康生小孩了給孩子住,還說這是首長給的最低底線,否則就搬到軍區家屬院,馮楠這才不得不同意。

按理說那麼大的房子住著,肯定會有人跳出來說閑話,可趙家母子的背景大院的人道聽途說多少知道一些,所以哪怕他們母子隻是兩個人,也沒人敢找他們一點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