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文(1 / 1)

你,夢中的你。我之所以記住你或者忘記,是因為有著必須這樣做的理由存在。這是故事的結尾了,我筆下的故事的最終在筆下的自己在車站送別尹孟那天下午就結束了。

平心而論,我寫的很糟糕,很奇怪,總之我本人是不太喜歡它的。因為我覺得故事還是有後續的,是的,我確實是這樣認為的。但是,我腦袋裏又冒出了更奇怪的念頭——也許我隻是千萬個可能中的一個罷了,也許別的世界中自己把那個小女孩留下了,又或者用一輩子去思考她故事中更深層次的含義。而我隻不過是他們中最平平無奇的一個,四個月隨隨便便就寫好了。沒有靈魂的質問,沒有澎湃的心情。不過並不是完全沒有好的事物顯現出來,比如下麵這段我認為真實而熱烈的文字:

“我還是會想起她,剛剛過去的那個暑假很特別,但是我身處其中時並無感覺。直到看了王小波的《黃金時代》我才後知後覺到那是我黃金時代開端。‘我二十歲,那是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想到這裏,那個令人神往的側臉又在躁動,那個屬於我的黃金時代............”

可能轉述與原文略有出處,但大概就是這個意思。還有下麵這一段:

“我現在總是將情感寄托於虛無縹緲中,不知道這是一種進步還是一種退步。但我需要這種寄托使我重歸平靜,這是我以前所不能擁有的心境。我喜歡木魚的聲響,那種樸實無華的美麗(我自以為)把周圍的寂靜通過有規律的聲響傳播到另一層麵的寂靜中去,我認為這很神奇。由於帶真正的木魚過於張揚,我在學校隻好用圓珠筆筆帽敲打桌角,但韻律與聲響都不大盡如人意。而後,我用三隻手指——無名指、食指、中指三指頭並做一塊輕擊桌麵,那倒很有感覺,隻要是有點痛。”

我個人比較喜歡這一段,敘述一些可有可無的小事,帶著思緒暢遊在回憶之海。

總而言之,我是林墨軒,是那個世界的魁儡子。我可能十分平庸,但我筆下的人物,是可以成就三分之的秩序的存在。

——這是一個得無所得,失無所失的故事。

——這是一個飛蛾被火光溫柔以待的故事。

——“這個世界將你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全部展現,基於我們原有的固有認知。但對於其原本麵貌,卻從未探究過。所以,在其稍顯怪誕,心便不悅。不悅,便像讓事情恢複到原本的樣子。但是事物原本的樣子如何探求?要付出什麼代價卻閉口不言,說著尋求真相,追求正義。但卻不擇手段,同時南轅北轍,最終無功而返。意識到為時已晚,想要亡羊補牢便失聲痛哭,痛心疾首。等到新的現象與好的轉變初見眉目,裝作重新振作,在自己的方圓之地繼續做春秋大夢。而後便意識到,鄙人見識尚淺,做與不做對結果無傷大雅。無用之用,方為大用。被困在自己的一方天地裏,不久諸事不順便開始憤憤懷才不遇,悲天憫人。再想去做一番事業,最後也隻是狗尾續貂,黃粱一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