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發和趙文明這些知青的工作相對比較輕鬆,畢竟山高皇帝遠,沒人盯著,大家也就悠哉遊哉了。
回到知青點,趙文明就和另幾個知青說道:“兄弟們,想不想吃魚?”他可不想自己和趙文明抓魚的事情被其他人舉報,必須先得搞定好後方。
知青們都知道趙文明是上樹抓鳥,下河抓魚的能手,但是這時河裏這麼多水,大夥還是不相信趙文明能下河抓魚,隻是笑笑,誰都沒當回事。
趙文明攬著張英發的肩膀,笑著說:“老張,我覺得你肯定有好辦法!”
“走,跟我到河上轉轉。”張英發胸有成竹的回答道。
趙文明招呼著叫著大家一塊來到河邊,張英發往上遊走了很大一段路,指著一處較窄較淺的河段說:“很多地方的魚梁子都直接攔河,大魚小魚一網打盡,那樣太缺德,咱們做個小的,夠吃就行。”
在張英發的指揮下,趙文明和幾個知青砍了幾段木頭,做成了兩個三角形的拒馬,然後用一些小木頭加固在拒馬的腿上。
第二天,張英發,趙文明帶著知青們來到老地方,還帶了一些草墊子,鋪在拒馬迎水的木杆上,又把兩架拒馬的縫隙填滿了。
最後,他們因地取材,編了幾個柳條筐,嵌在拒馬的空隙裏,又用繩子綁好。
“這就是魚梁子?”趙文明問。
“對,河水被拒馬攔住了,隻能從空隙裏穿過柳條筐漏下去。水裏的魚隻要進了筐,就跑不了了。”張英發向大家解釋。
活幹完了,幾個人坐在河岸上抽煙,看著河水嘩嘩地流。
有人疑惑地問張英發:“這魚梁子真能抓到魚嗎?”
張英發故作神秘地說:“你們就瞧好吧。”
過了兩天,知青們剛準備熄燈睡覺,張英發風風火火地闖進屋,把趙文明等人叫醒,興奮地說:“都起來,拿上麻袋,跟我弄魚去!”
知青們都有些疲倦,顯然對張英發下達的“突擊任務”很不滿意,一個個嘟囔著說:“哎呀,有多少魚啊,至於半夜去撈。”
等到來到魚梁子,拿手電一照,幾個人被密密麻麻的魚震驚了:柳條筐裏全是魚,黑黑白白的,有不少正往筐外跳,還有一部分放棄了掙紮,窩在筐裏隨波逐流。
趙文明帶頭把一條條魚裝進麻袋,就在他們裝的時候,還有不少魚衝進柳條筐裏,這魚梁子就像有魔法一樣,能變出無限的魚。
“文明,囑咐大夥把小點的魚都放了,留大點的魚就行,咱不能竭澤而漁。”張英發大聲向趙文明囑咐道。
“好的,英發,我們聽你的,你還真有一套,這方法我怎麼沒想到。”趙文明看到收獲滿滿的魚,對張英發是連連稱讚。
過了一個多小時,他們抓了整整兩麻袋。趙文明感歎道:“這些怎麼也得上百條了。”
張英發點點頭:“管他多少呢,我說能逮著魚,現在相信了吧。”
幾個人扛著麻袋到了食堂,聞訊而來的知青已經站滿了,趙文明大聲喊:“別愣著,找幾個大盆,今天就收拾好。”
知青們立刻組織起來,男生們負責殺魚,女生們負責洗魚,搭不上手的就在一旁圍觀,指指點點地說:“我看這裏麵魚挺雜,細鱗、鯿花、鯽花都有。”
“可不是嗎,夠吃好幾頓了!”
大家收拾了一個多小時,張英發喊了一句:“都回去休息吧。天亮了還要出工呢,中午回來吃魚,都有份。”
天一亮,張英發和趙文明就收拾出五六條比較大的魚給孫靜瑤送去。
“哇,英發,文明,這是你們抓的?”
“必須滴啊,瑤瑤,你答應我的事情,可別忘了啊。”趙文明搶過話茬,一副得意洋洋的模樣。
“瞧你那樣子,我估計肯定是英發的功勞。”
“哎?孫靜瑤,你可別耍賴,你可沒說非得我自己動手把魚抓來,你猜幫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