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天空剛微微泛起白肚,田穗寧便醒過來了,坐在床沿伸個懶腰,發現在古代這種沒有任何娛樂設施、早睡早起的生活方其實還挺健康。看看旁邊兩個孩子,她匆匆穿上外衫,打算下炕煮早膳。
昨天想做的野菜雞骨粥沒做,今日就做這個吧,又想起一會兒還想再進山一趟,來回要走很遠的山路,如果隻煮稀粥吃肯定很快就餓了,還是再加把米,煮得濃稠點才能抗餓。
想到這,她進屋拿過那黑木匣打算再抓把米,可是當她打開之後,發現裏麵又是滿滿登登的一下子白米,她頓時愣在了當場。
這這這……這是怎麼回事啊?昨晚她明明倒出不少啊,裏麵應該差不多隻剩半匣子才對,為什麼今天又滿了?
匪夷所思、太匪夷所思了……
田穗寧眨了眨眼,費解的看著手中黑瞎子,突然腦袋靈感一閃,莫非……那就隻能試試了。
她把裏頭的米一股腦全倒在布口袋裏,然後拿出一粒留在黑匣中,再將它放回床邊的小密室,是不是如她所想,明天看看就知道了。
煮好了粥,兩個小寶貝一人吃了兩大碗,後來連鍋子都刮幹淨了,才心滿意足的幫著田穗寧收拾碗筷。
吃飽喝足,田穗寧拿上鐮刀、鏟子、還有一個小鍋子、一點調料,之後領著兩個孩子再度進山。這一次她決定還是走到小溪那就好,昨天去裏麵洗手時,發現再往前一點的深窪裏,有不少肥美碩大的魚,隻要能抓到兩尾,今天她們的午餐和晚餐就又有著落了。
而且除了魚以外,她還在附近發現一片野生竹林和野生芭蕉林,有竹就有筍,而芭蕉的根莖有超過的澱粉含量,加工後沉澱物曬成粉,就是做粉皮或者粉條的基本材料,這樣就不用擔心餓死了,她在課堂上學過,有很多貧困國家拿這個當主食呢。
田穗寧來到溪邊,扯了一把非常有韌性的草,編了個簡單的漁網,這是進山實習時,跟借宿那家的老爺爺學的,他平時總領孫子去溪邊捕魚,給孫子打牙祭,她看著好玩,就跟著學了漁網的編法。然後她又去坎了兩顆碗口大的竹子,分成一段一段,清洗幹淨後把米和水加進去,當煮飯的容器,又挖了幾顆嫩筍,打算和蘑菇一起煮竹筍湯。
兩個孩子有樣學樣,看她扒這種尖尖的東西,也拿著小鏟子學著挖,壯壯刨土,康康拽,成功挖出一顆後就高興的又叫又跳,別提多開心了。
回到溪邊後,田穗寧發現草網裏已經捕獲了四尾魚,孩子們又是一陣歡呼,看來她們今天運氣真的很不錯啊。其中有尾魚大小剛好可以放到竹筒裏,隻要處理幹淨,再往裏放一些野薑花去腥,味道一定鮮美極了。
用大石頭壘起個灶台,生好火,把裝好米的竹筒放上去,然後燒水,把蘑菇筍子扔進去焯水,這樣可以去掉上麵的澀味。
壯壯和康康也沒閑著,給每一個竹筒裏的魚塞上野薑花,遞給田穗寧。
她再在魚身上灑好鹽,蓋好筒口,和竹筒飯一樣放在火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