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楊琦的人生哲學(1 / 2)

打擊盜版,支持正版,請到逐浪網

www.zhulang.com

閱讀最新內容。 當前userid

: , 當前用戶名

: ''

正當林安帶著李義和楊氏母子走在從長安到滄州的路上之時,楊琦也是一大早就起了床,吃完了早點後,正待在書房之中無所事事。雖然知道即將麵臨科舉秋試,但是楊琦一點都不擔心,畢竟他最大的能力就是記憶力超群。

以前在現代的時候,他每天清早都要換上一身運動衫,然後出去,到公園裏跑兩圈,這已經是他5歲那年被選進龍組就養成了好習慣,他的身體素質就在這潛移默化的晨跑中得到巨大提升,當然,太極也是必修課。

以前那些特種兵的搏擊技巧和動作要領楊琦現在腦子裏是一清二楚的,可是這個文弱書生的身子已經承擔不起那麼重負荷的鍛煉,這也是楊琦至今仍舊很無奈的原因。

楊琦自從穿越以後,一直無法下定決心要在這個社會以怎樣的身份立足。他原本生性淡泊,前世作為特工也實在是國家需要,命運使然而已。現在有機會讓他過些平平淡淡的小日子,楊琦倒是很享受的,但是一想到幾年之後隋末唐初的混戰,楊琦就蹙起了眉頭。他自己是無所謂的,還沒有人能真正傷得了他這個未來人,問題是家中還有母親,還有他已經接受的那份珍貴親情,這就不容許他退縮了。

亂世人不如太平犬,等到真的天下大亂,人命如草芥,隨風凋零,那些王侯將相哪個不是為了自己的霸業視百姓為寒風中肆意欺淩的衰草?千秋霸業的輝煌背後,都是累累白骨,是天下黎民的血汗。楊琦前世因為是個孤兒,自幼便有些自閉,性格雖不爭強好勝但也非常冷漠,麵對這些世間不平事都是恝然視之的,現在他心中有了親情的羈絆,自然不能像以前那樣灑脫隨意。

感情,總是人生在世最大的羈絆,不論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楊琦坐在書桌前深沉思考著這些有關人生哲學的問題,他的性格在穿越以後隱隱有了變化。現在他隻是一介文弱書生,但投筆從戎的故事古已有之,他楊琦為何不可?

楊琦回頭望了望床頭的那個軟枕,隻有他自己知道,那枕後麵藏著一個天大的秘密,那是隨著他一起穿越而來的傳國玉璽,楊琦心中疑惑,這玉璽按道理應該在長安城的皇宮裏,每日被一個大太監形影不離地看著才是,而他昨晚也仔細地研究考量,更參考了他書桌上的那堆古籍,發現這玉璽絕對是始皇帝傳下的正品,這才讓他更不敢肆意聲張。

和氏璧是曆史上著名的美玉,在它流傳的數百年間,被奉為“價值連城”玉璽的“天下所共傳之寶”。藺相如一生的傳奇都和這和氏璧息息相關。後秦始皇一統六國,這和氏璧終究還是被秦王所有。

始皇帝為了用“君權神授”的迷信思想禁錮天下萬民以鞏固他的統治,就特意廣召全天下所有優秀玉工,將這價值連城的和氏璧雕琢成傳國玉璽。玉璽保持了和氏璧應有的“藍田白玉之王”的材質,呈正方體行,上方雕有螭虎鈕(龍魚鳳鳥鈕),下方刻有秦丞相李斯親筆以大篆書寫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這一切的信息,都和楊琦枕頭下麵那個玉盒中的那方玉璽完全吻合,這才是楊琦擔憂的地方,畢竟現在是封建社會,而這東西就不再隻是一件價值連城的國寶這麼簡單,它代表著至高無上的皇權和千秋萬代的基業,而這一切,都是全天下英雄豪傑所眼紅的。

懷璧其罪的道理,楊琦是懂的,現在的他,一介秀才,文弱書生,自然不會冒冒失失地把這有可能害了身家性命的東西讓別人知道,即便是母親盧氏,他也諱莫如深隻字不提,倒不是怕她漏了口風,隻是不想讓老人家擔心而已。

楊琦現在還需要考慮的問題就是是否要刻意地去接近太原的唐國公李淵,畢竟按照曆史的正常發展,這幾年之後,天下就改姓李不姓楊了。楊琦雖然對弘農楊氏和楊隋王朝沒什麼歸屬感,但畢竟自己現在姓楊,這具軀體上流著的是弘農楊氏的血脈,雖隻是旁係,但畢竟也是漢代大儒“關西孔子”楊震一脈所傳的血親同族。楊琦現在最想見的是李世民,現在的唐國公次子,今後“貞觀之治”和盛世大唐的締造者唐太宗,當然,憑他現在這個身份,李世民雖然禮賢下士,但也不會重視的。

楊琦想著是不是該找個機會出出名,揚名立萬了或許到時候也隻是順勢推舟的事情。當然,這些也不能刻意為之,楊琦這點還是清楚的,既來之則安之,一切隨緣吧!

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雲散!楊琦執筆以標準的宋徽宗瘦金體在宣紙上一蹴而就,然後就對著這幅字眉頭深鎖。這段話本是楊琦前世最喜歡的小說《悟空傳》中的名言,天地神佛代指某種世俗勢力,某種強行的、扭曲的規則,而說出這話的人,就誓要打破這種禁錮,但是這個過程是曲折的,是困難的,但是也是能激發鬥誌的,而這句話,就是在那種鬥誌激發的時候所發出的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