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忘言(1 / 1)

三月天,春光尚好,新柳映桃花紅,鳴禽也叫得歡。楚忘言正快馬加鞭,往京都駛去。去年八月他通過解試,正欲前往京都參加省試。這是這個生在江南的孩子第一次前往京城,一切都是新奇無比。他兒時從無數的文章中讀到過京城,也無數次幻想過,但他不愛出遠門,隻在自己的書房中度過了人生的前二十年。一路春風得意,偶有幾片桃花瓣飄過,落在他的發梢肩頭。

數日的奔波讓楚忘言渾身精疲力盡,隻想找個客棧立刻躺下去休息。官吏將他們安排到各自的房間後便離去,楚忘言沐浴後立即就往床上一倒,就在別的考生還在抱佛腳挑燈夜讀的時候,他睡去了。

你可能要疑惑了,就這麼睡了,他不用在考前再稍微看會書溫習一下嗎?這你可就不知道了,他可是姑蘇一帶有名的神童,八歲能吟詩,十三歲能寫一篇優美的駢文,在江南那塊兒幾乎是人盡皆知。但他本人不喜歡神童這個說法,總是說自己隻是喜歡作詩罷了,並不是什麼厲害的角色。即便如此,他讀書也是很用功,並不因自己傲人的天賦而懈怠,久而久之,他成了眾人誇讚的榜樣。但他的名聲大抵還沒傳到京都吧。

舟車勞頓,他很快就睡著了,周遭隻剩下他微弱的呼吸聲。

翌日一早,楚忘言收拾好幹糧和筆墨,便往考場去了。這些文章對他來說都不難寫,寫完了便輕輕地翻著答卷來回查看。待到交卷之時,他也是不急不慢,將卷子用繩係好,收拾好行囊,準備離去。

可正踏出考場半步,便響起了一陣尖銳的叫聲:“考官,就是他!就是他作弊!”

楚忘言愣住了,但他並沒有驚慌失措,平靜地回答道:“公子何出此言?”

“我都聽到了,他一直在翻動著答卷,定是在暗示著考官什麼,他肯定賄賂了考官!”

說這話的是京城有名的一個官紳家的小兒子,一臉富貴相,兩隻眼睛被臉上的肥肉擠得隻剩下兩條縫。

他是被父親抓來考試的,根本沒怎麼讀書,於是動起了壞心思,隻要把前麵的人擠下來,自己說不定就考上了。恰好他坐在楚忘言的旁邊,聽他很快就沒了寫字的沙沙聲,又來回翻動著答卷,便心生詭計。

“我與考官素不相識,何來賄賂一說?”楚忘言仍保持著平靜的語氣。

“我都聽到了!你寫得這麼快,又一直翻著試卷,肯定有詐!”

“此次答卷所考的關於陳橋兵變的想法與點評,以及《尚書》中第二百六十一頁第十五行的第二句的作文,於我而言都不難寫。況且我翻動試卷隻是在檢查,並無舞弊一說。”

考官見他如此對答如流,開始懷疑這位大腹便便的公子是否在造假,又開始懷疑楚忘言是不是真的賄賂了考官提前拿到了考題。

周圍圍了一群看戲的考生。

“你看看!他說得這麼流暢,還說你不是賄賂考官提前拿到了試卷!”公子急了,聲音也開始抬高起來,見說不過他,便開始仗勢欺人。

周圍開始嘰嘰喳喳。

“是啊,連在哪一行都知道,莫不是提前看過?”

“而且寫這麼快,肯定是提前寫好了抄的吧?”

“依我看就是作弊了!”

……

楚忘言沒有回應那些七嘴八舌的討論,強忍住些許的怒火,繼續與考官解釋道:“各位考官若是不信,可以隨意問我一句四書五經內的句子,我也能像方才那樣答出這是在哪一頁的哪一行。”

“不必了,你隨著我們去調查吧。”最魁梧的一個考官說著,就抓住楚忘言的胳膊,將他帶走了。

圍著他們的看客也散去了。

這件事情在京城散開了,現在京城的人沒幾個不知道楚忘言的名字——當然不是因為什麼好事。

大街小巷都在談論這件事。不過楚忘言自己並不知道,因為他正被關著拷問和搜身。

直至深夜他才被放出來,結果就是考官並沒有從他身上搜出任何經文,也證實了他沒有賄賂任何一位考官,最後這件事情不了了之,他依舊還能參加殿試。

但是他作弊的傳聞已經在京城傳開了。

每當他行走在大街小巷,總能聽到有人在背後竊竊私語著什麼,隻要他偏過頭去看那些人,就立刻停止了閑聊,忙別的事去了。

他不愛與那些烏合之眾爭辯,對這些話充耳不聞,因為他深知沒有人會聽辟謠的,隻會聽造謠。而那些人就以為他是默認了,心虛了,反而叫得更大聲。

大抵這官是當不成了,不過殿試還是要參加,有始有終。他這樣想著。

不如學陶潛去隱居?還是學孔夫子遊曆四方?

那就雲遊四方吧。他在心中暗許,第一站就是京城的偏遠山村,那裏的人不知道他的事情。

就這麼決定了。於是他起身上馬,向山村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