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好看。

要是能捧著荷花拍照,一定很出圖。

於曼青這樣想著,便四處張望起來,本想著能不能偷偷采一朵荷花或者荷葉,突然就看見荷花池中有個阿伯彎腰正拔著藕尖。

“阿伯,阿伯!”於曼青一邊喊著,一邊沿著石橋朝著阿伯走去,張雲露跟在她的後麵。

“阿伯,這荷花能賣我們幾朵嗎?”

沈長貴聽見動靜,回頭一看,一個年輕姑娘站在自己麵前。

他看著麵前的兩個陌生姑娘,笑道:“你們是來旅遊的吧?”

“是啊,我們公司組織來這裏團建。”於曼青點頭,見眼前的阿伯沒有回答自己的問題,以為對方沒聽見又笑著問了一遍:“阿伯,我們想買幾朵荷花拍照可以嗎?”

“你們要的多嗎?”

沈長貴邊問,邊彎腰將剛拔出來的幾根藕尖在水裏晃了晃,衝刷掉表麵的淤泥,然後放到一邊的籃子裏。

要是要的不多,他倒是可以拔幾朵給眼前的兩個小姑娘。

熱情待客名聲傳出去,也算是給他們村做做宣傳了不是?

於曼青趕緊道:“不多,不多,我們就想要幾朵用來拍照而已!”張雲露則在她後麵瘋狂附和點頭,基於有求於人,國人大部分都是比較客氣含蓄的,不會對別人提太多的要求,於曼青和張雲露兩人也不例外。

一捧粉色嬌嫩的荷花捧在手心裏時,於曼青開心到嘴角怎麼都壓不下。

粉嫩嫩的花骨朵還沒有完全綻放,放在鼻尖下,隻能嗅到淡淡的香氣,沈長貴還貼心地多采摘了兩朵荷葉,在碧綠的荷葉映襯下,更顯荷花的柔美。

“阿伯,能不能幫我們兩個拍張照片?”

“可以呀。”

哢嚓!

照片定格在兩個女孩子,一人捧著一把荷花,麵露微笑對著鏡頭比著剪刀手的畫麵。

……

這張照片真好看!

每一個來上水村的遊客,看到牆上的照片,都會發出這樣的讚歎。

一晃兒兩年過去了,沈如意他們的綠水公司辦公樓前的大空地上重新修整了一遍,建了許多的照片牆,每一個來上水村旅遊的人,都可以選擇留下紀念照。

第一批遊客中的於曼青、張雲露兩人當年對的合照,被擺在了最中心的那堵牆,吸引了不少旅客的目光。

沈長貴贈與於曼青她們的荷花,為上水村的人文風氣打響了第一炮。

不過短短兩年時間,上水村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原來一個落後偏僻貧窮的小山村,變成了如今全國聞名的旅遊基地。

近一年以來,全國各地無數人慕名而來,不僅是因為這裏風景宜人,更和這裏的村民們熱情大方脫不了關係。

以前年輕人都外出務工討生活去了,因為村裏旅遊業的大力發展,有不少的村民選擇了回到村裏,有的選擇入職沈如意他們公司,有的有一技之長或者有主意的人則自己做起了小生意。

奶茶店,炸雞店……這些如今村裏都有,除此之外,還有不少的手工店,都是村民們自營的,售賣一些手工編織品,比如芭蕉扇,涼席,遮陽草帽之類的。

旅遊業的大力發展,大量的人群湧入上水村。

村裏、鎮裏的經濟都上來了,村民們的收入也隨之水漲船高,如今上水村幾乎家家戶戶的人都重修了房子,甚至有不少人蓋起了三層小洋房。

如今的上水村和兩年前的上水村比起來,可以說的是是叫一個煥然一新呀。

對於這些變化,上水村的村民們每每遇到沈如意,總會拉住表揚感謝一番,都是因為她的回村創業,才帶領了上水村走向了致富之路。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