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企業的生產和成本
第一節企業
企業是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購買或雇用生產要素並將之組織起來生產產品或勞務的經濟組織。目前常見的廠商組織形式有單人業主製、合夥製企業和公司製。
二、企業的目標
1.利潤最大化2,其他目標
(1)銷售收益最大化(2)增長最大化
第二節生產函數
一、生產函數
生產函數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定技術條件下,生產中各種生產要素的使用量與產品或勞務最大產出量之間的一種函數關係。其公式:
Q\\u003df(X,X2......Xn)
該生產函數表示在既定的生產技術水平下生產要素組合(X,X2.X)在每一時期所能生產的最大產量為Q.
若以L表示勞動投入量,以K表示資本投入量,則生產函數簡寫為:
Q\\u003df(L,K)
二、短期和長期
微觀經濟學中的生產理論可以分為短期生產理論和長期生產理論。短期和長期的劃分是以生產者是否能變動全部要素投入的數量作為標準的。短期是指生產者來不及調整全部生產要素的數量,至少有一種生產要素的數量是固定不變的時間周期。長期是指生產者可以調整全部生產要素數量的時間周期。
第三節短期生產函數
由生產函數Q\\u003df(L,K)出發,假定資本投入量的固定的,用K表示,勞動投入量是可變的,用L表示,則生產函數可以寫成:
Q-f(L,K)
一、總產量、平均產量和邊際產量
1.總產量、平均產量和邊際產量的概念
總產量TPL(Total Product)指投入一定數量生產要素勞動的投入量所獲得的產出總量。其公式為:TP-f(L,K)
平均產量APL(Average Product)是指平均每單位可變要素勞動的投入量能夠所生產的產量。其公式為:AP\\u003dP(LK)
L
邊際產量MPL(Marginal Product)是增加一單位可變要素勞動投入量所增加的產量。其公
AL AL→0時,MPdP(LK) dL
式為:MPP(L,K)
2、總產量曲線、平均產量曲線和邊際產量曲線的關係(1)總產量曲線和邊際產量曲線的關係
當邊際產量大於零時,總產量是遞增的,隨著MPL的逐步增加,TP,以遞增的速度增加;隨著MPr的逐步減少,TPr以遞減的速度增加。
當邊際產量為零時,總產量達到最大。當邊際產量為負時,總產量開始遞減。
(2)邊際產量曲線和平均產量曲線的關係
邊際產量曲線和平均產量曲線相交於平均產量曲線的最高點。相交前,邊際產量大於平均產量(MP>AP),平均產量曲線是上升的:相交後,邊際產量小於平均產量(MP<AP)平均產量曲線是下降的;相交時,邊際產量等於平均產量(MP-AP)。
(3)總產量與平均產量的關係
總產量曲線上任何一點與原點連線的斜率即是該點對應的平均產量值:總產量曲線的點與原點的連線和總產量曲線相切時,則該點對應的要素的平均產量最大。
二、邊際報酬遞減規律
1.邊際報酬遞減規律,又稱邊際產量遞減規律,是指在一定的技術水平下,在固定投入不變時,隨著一個企業所用的可變投入的增加,其邊際產量增加到一定點後最終會趨於遞減。
2.理解邊際報酬遞減規律需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麵
(1)這一規律發揮作用的條件是生產技術水平保持不變
(2)邊際報酬遞減規律隻有在其他生產要素投入數量不變的條件下才可以成立(3)邊際產量遞減在可變要素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後才會出現、生產要素的合理投入
(一)生產的三階段
第I階段:APr產量遞增階段,即APr從0增到其最大值點
第Ⅱ階段:APL產量遞減,但MPL仍大於零。
第Ⅲ階段:APL產量繼續下降,MPL為負值,TPL也呈現下降的趨勢。
(二)生產要素的合理投入區間:第Ⅱ階段
第四節長期生產函數
一、等產量線(一)定義
它表示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生產同一產量的兩種生產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組合的軌跡。以常數Q0表示既定的產量水平,則與等產量曲線相對應的生產函數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