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本很大,一次是翻譯不完的,陳列隻能一段一段的翻譯。
書上的內容跟之前的猜測還有些接近,真就是記載了這個族群的故事。
故事的開始居然和曆史書上記載的有些相似,講述的便是出埃及,和聖經上記載的居然相當吻合。
聖經上說的是以色列人在與埃及的爭鬥中失敗,成為埃及人的奴隸,在摩西的帶領下以色列人逃出埃及,前往應許之地。
當然曆史上在出埃及記中並沒有明確摩西率領以色列人出逃埃及的具體時間,學界對其曆史真實性以及摩西其人是否真實存在爭訟不斷。
這裏的出埃及記要完善得多,當然一個民族在寫自傳的時候肯定要美化自己的善良和醜化敵人的殘暴。
前麵一點記載的也差不多,也是記述的是傳說中的以色列英雄人物摩西率領不幸淪為奴隸的以色列同胞逃離埃及的故事。
當時以猶太人成為奴隸後從事的是最為艱辛的活動。
奴隸的尊嚴也時常被無理踐踏,監工對猶太人十分狠毒,猶太人不被允許喝水和休息,奴隸整體的生活狀態仍然不容樂觀。
這也是《出埃及記》中,猶太人為什麼要逃離埃及的一個重要原因。
這本書的的藝術成分就相當高了,記述了以色列民族的曆史是在上帝的旨意下開展的,以色列人要牢記上帝的恩典,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創造一個新的世界。
這難道就是出埃及的前傳,是摩西在帶領所有人出埃及之前,給大家講的“創世紀”。
原本陳列覺查資料的時候覺得,這些說辭都是領導者的手段,描述一個美好的未來,讓普通民眾跟著農民起義,以達到自己割據一方的目的。
但來到這個猶太人曾經經營過的深淵,陳列又有些不確定了,看來這個摩西真有東西啊,埃及人控製猶太人奴隸修建金字塔,摩西組織猶太人逃離埃及。
結果逃出來幹的工程還不如修金字塔呢!這工程量怎麼看也比修建個金字塔大多了。
如此巨大的雕塑先不說,光是來到這暗無天日的地下,也是一件極難的事情,人口基數那麼大的情況下,食物,水源,超長的補給線,就是個不可能完成的問題。
就是以現代的技術,一個工人地下深處作業,如果兩個月不回地麵,就有死亡的風險。
這方空間的勞工當時如果不出意外,應該是進來一批就死一批,然後再進來一批。
隻有這樣才算合理,但既然這群人是來創世紀的,又是被什麼族群屠殺的呢?
進來的通道和外麵的萬人坑已經推測出這個族群在完成或者快要完成創世紀這項工程的時候,被人滅了種。
然後還有些剩餘的猶太人逃出這方深淵,跑到了宋朝的開封。
這是陳列的猜測,但具體的還要找到更多的證據。
陳列關心的是這些人在屠殺完以後有沒有得到智慧之書。
陳列繼續用翻譯軟件掃描著文字,吳波看陳列對這些文字這麼感興趣,也拿出手機開始拍攝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