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簡答名詞解釋(1 / 3)

名詞解釋

1.保育一般是指成人對兒童的保護和養育。

2.肥胖症是一種熱能代謝障礙,是指因長期能量攝入超過消耗導致體內脂肪積聚過多而造成的疾病。

3.燒(燙)傷是指高溫(熱水、蒸汽、火焰等)、電以及化學物質作用於人體而造成的特殊性損傷,是一種常見的學前兒童安全事故。

4.生活作息的程序化主要是指按照時間順序,對孩子從早上入園到下午離園的一天的所有生活和活動內容作出安排,以形成相對固定的環節與內容程序。

5.蛋白質的互補作用:對於一些吸收利用率較低的蛋白質,可以通過多種食物的混合食用,相互取長補短來提高蛋白質的營養價值,這種作用稱為蛋白質的互補作用。

6.學前兒童保育主要是指成人為0~6歲學前兒童的生存與發展提供必要的條件和良好的環境,給予他們精心的保護和養育,促進他們身心方麵的正常發育和健康成長的一係列活動。

7.病原體是指環境中造成人或動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蟲。

8.外傷性骨折是指由於外力因素使骨骼的完整性或連續性遭到破壞。

9.托幼機構心理環境是指以人際互動(主要是保教人員與學前兒童、保教人員與家長、學前兒童與學前兒童之間的互動)為基礎營造起來的心理氛圍。

10.生活常規主要是針對日常生活需要,如飲食、睡眠、盥洗等生活活動而製定的行為指導。

11.多動症即多動綜合症,是一種常見的兒童行為異常問題,又稱腦功能輕微失調、輕微腦功能障礙綜合症、注意缺陷障礙等。

12.條件反射是後天獲得、在生活過程中通過一定條件形成的,是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是反射弧不固定的、臨時的高級神經活動。

13.生活活動是指“滿足學前兒童基本生活需要的活動”,主要包括入園、進餐、睡眠、盥洗、如廁、整理、離園等環節。

14.進餐定時主要是指依據學前兒童的消化特點和對不同種類食物的排空時間,按時為兒童提供餐點。

15.學前兒童安全保障是指通過各種手段以避免學前兒童受到損

傷。

16.健康指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健全狀態。

17.免疫性是指傳染病痊愈後,人體對同一種傳染病病原體產生不感受性。

18.切割傷是指學前兒童被鋒利器具如刀、玻璃片等切割皮膚所引起的損傷。

19.家園溝通是指保健人員或幼兒家長針對孩子在園、在家的行為表現進行信息互通,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20.保育員是指幼兒園或托兒所裏負責照管兒童生活的人員,又稱生活教師。

21.區域活動也稱活動區活動,它指教育者以幼兒感興趣的活動材料和活動類型為依據,將活動室的空間相對劃分為不同區域,讓他們自主選擇活動區域,在其中通過與材料、環境、同伴的充分互動而獲得學習和發展。

22.學前兒童教育活動指的是在托幼機構一日生活中進行的除生活活動外的其他活動,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在一定時間內組織的專門的教育活動,主要包括遊戲活動、集中教育活動、區域活動和戶外活動。

23.班級保育中的家園溝通主要是指保教人員或幼兒家長針對孩子在園、在家的行為表現進行信息互通,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24.煮沸法是指把被消毒物品全部放入水中,加熱煮沸,以達到消毒的目的,適用於各種耐熱物品、金屬器皿和餐具等消毒。

25.始動調節是指某項活動開始時,大腦皮質工作能力較低,然後逐步提高這一現象。

26.免疫性是指傳染病痊愈後,人體對同一種傳染病病原體產生不感受性。

27.托幼機構心理環境是指以人際互動(主要是保教人員與學前兒童、保教人員與家長、學前兒童與學前兒童之間的互動)為基礎營造起來的心理氛圍。簡答題

1.簡述學前兒童保育觀念的更新和發展應體現在哪些方麵?

(1)現代保育觀念首先應該是科學的;(2)現代保育觀念應該是人性化的;(3)現代保育觀念應該是動態的、發展的;(4)現代保育觀念應該是綜合的、全麵的。

2.簡述如廁環節的保育可以從哪些方麵著手?

(1)如廁前的準備工作;(2)教會學前兒童如廁的正確方法;(3)如廁時的幫助與指導;(4)如廁後的清潔與整理工作;(5)其他應注意的問題。

3.簡述佝僂病的病因。

(1)接觸日光不足。人體所需要的維生素D來源有兩種,一種是從食物中攝取,另一種是由皮膚接受紫外線照射後產生。如果學前兒童接觸日光不足,或未能接受足夠的紫外線照射,那麼易缺乏維生素D,從而導致佝僂病。(2)生長過快。早產兒、低體重兒、雙胞胎出生後生長速度較快,對維生素D的需求較多,易患佝僂病。(3)疾病的影響。某些疾病,如慢性呼吸道感染、胃腸道疾病等會影響學前兒童對維生素D和鈣、磷的吸收利用,從而導致佝僂病的發生。(4)飲食不合理。若食物中的鈣、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當,也不利於學前兒童對鈣、磷的吸收利用,易患此病。

4.簡述學前兒童安全事故發生的特點。

(1)突然性:(2)原因的複雜性;(3)場所的多樣性;(4)性別差異

性。

5.簡述學前兒童合理膳食的標準是什麼?

(1)多樣性;(2)充分性;(3)平衡性;(4)控製熱量;(5)適度性。

6.簡述晨間與離園班級保育管理的常規。

(1)高高興興入園,主動向周圍的人問好,愉快接受晨檢,按號數插好自己的晨檢牌。(2)不帶危險品、零食入園。將自己的物品放在指定的地方。先入園的小朋友幫助排好桌椅、玩具,整理活動室。(3)離園前帶好自己的物品,自覺整理好自己的儀表,把小椅子輕輕地搬到桌上。不跟陌生人走,主動跟保教人員和同伴道別。

7.簡述室外教育活動保育技能的操作要求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