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後,陽光透過研究所的窗戶灑在實驗台上,陳文棲迎來了她獨立負責的第一位病人——一個年輕的盲眼女孩,名叫小梅。
小梅的眼睛大而明亮,卻因為一場罕見的遺傳性疾病失去了視力。
她的世界一片黑暗,性格也因此變得敏感而內向。
“你好,小梅,我是陳文棲,是你的主治醫生。”陳文棲溫柔地伸出手,試圖建立聯係。
小梅的手指輕輕顫抖著,她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握住了陳文棲的手:“你好,陳醫生。”
陳文棲能感受到小梅的緊張,她知道對於一個盲眼的女孩來說,每一次的醫療過程都是一次心理的考驗。
她決定采取一種更溫和的方式來接近小梅,讓她感受到安全和信任。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陳文棲不僅開始了對小梅病情的深入研究,還利用業餘時間學習心理學,希望能夠更好地理解和幫助小梅。
她每天都會花時間去和小梅聊天,不談病情,隻聊她感興趣的話題,比如音樂、文學,甚至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
漸漸地,小梅開始放鬆下來,她開始信任陳文棲,願意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陳文棲耐心地傾聽,時不時地給予鼓勵和支持。
她知道,治療身體上的疾病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治愈心靈上的創傷。
在一次次的交流中,陳文棲發現小梅對音樂有著特別的熱愛。
於是,她決定利用這一點來輔助治療。
她聯係了音樂學院的學生,定期來為小梅演奏,讓小梅在音樂的世界裏找到慰藉。
隨著時間的推移,小梅的心情逐漸開朗起來,她開始主動參與到治療中來。
陳文棲也抓住機會,開始了針對她病情的深入研究。
她翻閱了大量文獻,與趙意學姐和其他專家多次討論,最終確定了治療方案。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小梅的病情有了明顯的改善。
雖然視力沒有完全恢複,但她的生活質量大大提高,她的笑容也變得更加燦爛。
“陳醫生,謝謝你。”小梅在一次治療後,緊緊握住陳文棲的手,眼中閃爍著感激的淚光。
陳文棲心中湧動著滿足和喜悅:“小梅,是你自己有勇氣麵對困難,是你自己的努力帶來了改變。我隻是在一旁支持你而已。”
這一刻,陳文棲深刻體會到了作為一名醫生的意義,不僅僅是治愈身體的疾病,更是給予患者希望和力量,幫助他們重拾生活的勇氣。
而這一切,都源於她對醫學的熱愛和對患者深深的關懷。
就在小梅的情況穩步好轉的時候,研究所突然迎來了一位意外的訪客。
師父李回風塵仆仆地走進實驗室,臉上帶著一絲焦急:“文棲,趙意,快準備一下,我們要去救治一位緊急病人。”
陳文棲和趙意立刻放下手頭的工作,迅速整理好隨身物品。
李回老師簡短地介紹了病人的情況:一位富有的企業家突發急症,情況危急,需要他們立即前往。
三人迅速驅車趕往病人的住所,一座豪華的別墅映入眼簾。進入別墅,陳文棲感到有些緊張,她深吸一口氣,穩定心神。
在病人的臥室裏,陳文棲見到了病人的家屬,其中包括一個麵容清秀的少年,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冷漠。
陳文棲覺得這張麵孔似曾相識,突然想起來,這不就是多年前差點在車站被拐的宋辭嗎?
宋辭似乎也注意到了陳文棲,但他並沒有表現出任何認出的跡象,隻是淡淡地瞥了她一眼,便轉過頭去。
陳文棲心中有些失落,但也理解,畢竟已經過去這麼多年,而且當年的相遇不過是匆匆一麵。
李回老師迅速開始了對病人的診斷和治療,陳文棲和趙意則在一旁協助。
病人的病情比預想的要複雜,需要緊急手術。
在緊張的準備工作中,陳文棲強迫自己集中注意力,不去想宋辭的存在。
手術室內,氣氛凝重而緊張。
李回老師精準地完成了手術,陳文棲和趙意的配合也默契無間。
經過幾個小時的努力,手術終於成功了。
病人的生命體征逐漸穩定,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
術後,陳文棲在別墅的花園裏透氣,宋辭恰好也走了出來。
兩人不期而遇,氣氛略顯尷尬。
“你好,我是宋辭。”他打破了沉默,聲音平靜而疏遠。
“你好,宋辭。我是陳文棲,我們以前見過一次。”陳文棲微笑著回答,盡管知道宋辭可能已經不記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