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最好看一下,和後文關聯很大)

黎明前的朝歌城依然昏暗,憧憧陰影中似乎潛藏著嗜血的惡鬼,數萬隻火把正向城市中央彙集,那裏聳立著高大的鹿台。

鹿台由幾萬塊潔白色石磚堆砌而成,是天下最輝煌的建築,高達百丈,虔誠的殷商國人匍匐在下邊,就能感覺自己離造物主“天帝”更近一些。傳說月亮是天帝的眼睛,可今天晚上,它卻隱藏在低沉的雲層中,對人間發生的巨變不屑一顧。

惡來正在向鹿台頂端攀爬,他是殷商第一勇將,長得魁梧高大,全身覆蓋黑色的犀皮甲胄,手中握有一柄染血長戟,他是天下修行士武力的巔峰,品階已經到達了“超凡”境界巔峰。

從下往上看去,鹿台是一個結構類似金字的高大建築,一到九層依次變小,代表著從人間到九重天的距離,在凡人與天帝之間,是所謂的“士”,即修行者,他們按能力分為七層修行境界:感知,聚氣,靈動,化物,超凡,天道,通神,建造鹿台的人巧妙地用浮雕將這些境界的特點一一展現。

第一層浮雕刻畫的是平民百姓,農夫、工匠、商人,數千萬普通人構成了這個世界等級高塔的底層。

第二層浮雕有棱有角,石上之人腹中有一雲團旋轉,皮膚霧氣籠罩,分別代表著在元鼎氣海中循環的內息和充沛周身的元氣。這就是“感知”境界,顧名思義,一旦通過冥想感知到了元氣存在,就算步入修行門檻。

第三層浮雕柔和細膩,修行士主動將內息與元氣通過十竅轉化,元鼎氣海中聚養的內息可以注入肌肉血脈裏增強體質,周身的元氣則可以將凝結為實體,傷敵於十步之外,是為“聚氣”。

第四層浮雕有形無實,無論工匠如何用心,都無法臨摹出魂魄的形象,“靈動”境界的修行士不僅在修肉身,而是已經觸及到了神秘的三魂七魄,這股潛藏的精神力量也能被他們所用,術語稱之為靈力,強大的靈力可以隔空取物,操縱百步飛劍。

第五層浮雕完美圓潤,“化物”境界是修行的分水嶺,修行士突破了周身的束縛,化入了廣袤的自然中,接觸到了更充沛的天地元氣,他們可以操控自然力量,裂山崩石,甚至召喚驟雨。

第六層浮雕飄逸難尋,“超凡”,顧名思義,超越凡間種種,這些修行士可以騰雲駕霧,召喚天雷怒火,一旦交手,必然是河山變色,天崩地坼。惡來也達到了這一階段,隻不過他修的依然是武道,源源不絕的天地元氣被收縮於皮膚上形成了一層金色的護體氣盾,普通刀劍再難傷他一根汗毛,作戰時,體內元氣還能瞬間爆發出巨大的力量,足以毀滅一個城市。除非剖心掉腦袋,他已經再難被殺死,在凡人眼裏與仙人無二。

第七層浮模糊神秘,大部分地方都是空白,超凡之後就是入聖,數千年來領悟天道成為聖人的修行士隻有寥寥幾人,所以才有“一百年方有聖人出”的說法,大巫師與西周的薑子牙就是其中之二,他們可以聆聽鬼神意誌,領悟悠悠天道。

第八層浮雕大氣磅礴,拉開了一幅壯麗的史詩,通神者隻在三皇五帝的傳說時代出現過,伏羲女媧,誇父炎黃,大禹後羿,這些如雷貫耳的名字至今仍被當成半神頂禮膜拜。

如果通神者再努力一些,是不是能和天帝比肩呢?遺憾的是,從古至今無人能觸及那片壯闊迷人的空茫,如果說修行士是群星,那天帝就是他們簇擁著的日月。鹿台第九層被兩隻震撼人心的石質巨目占據,並塗上了顏色,太陽是天帝的左眼,藍眶金瞳,月亮是天帝的右眼,黑眶白瞳,下一個祭品就從它們中間被拋下。

先是頭顱翻滾而來,切斷的脖子噴射鮮血,然後是軟塌塌的屍體,胸口被劃開一個大洞,內髒都跑了出來,旋轉著往台下而去。

對惡來而言,這類場麵隻是家常便飯,他攀爬到了鹿台最高處,一個宏偉的神廟出現在眼前,九根巨大的石柱下立有天下至寶九鼎,它們瑰麗的金屬光澤給人以一種神聖感,上麵刻著鎮州的九隻神獸具象。

昔日奢華的裝飾已被清空,隻有兩個跪地石人遺留,扛著一張血跡斑斑的石台,祭品將在這裏剖心斬首。邊上有一個頭戴猛獸麵具的劊子手站立,大概是初春乍寒,渾身包裹得嚴嚴實實,當惡來想進入神廟時,被他伸手攔下,要求留下手中兵器。

惡來極度不悅,鐵眉顰起,內息隨怒火衝出毛孔,化為鬥氣閃爍,地麵頓時開始顫抖,可就在此時,神廟中卻傳來大巫師沙啞的聲音:“惡來將軍,請進來吧,我已經等你很久了。”

大巫師在這句話裏施展了巫術,經過時竟將他周身燃燒的亮紅色鬥氣一一撫平,惡來心中一驚,“天道”境界的大修行士果然不同一般,他清楚這不是動手的好地方,就把大戟隨手一插,深深嵌入了石板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