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高歌,在憂傷的時刻(1 / 1)

高歌,在憂傷的時刻。

有那麼一句話:"男愁哭,女愁唱。"人到了悲傷得無法張口言表時,已是悲從中來無處傾訴的時節了,悲傷流動而出或化為悲淚千行或化為歌唱,低吟悲語怕已無關於事無關於人,隻剩下了滿湧的淚水和流動的歌。

媽媽很愛唱歌,不單單因為她是幼兒教師。在那小小的講台上,她可以揮動彩色的粉筆畫出一隻隻閃亮的動物和一朵朵小小的花,她可以甜甜地為幼兒們講一個又一個的童話故事,她可以把心底的愛由雙眸投到每一個孩子的身上,當然她也可以用雙腳踏動腳踏風琴,和著翻飛的手指唱起歡快的歌。她把愛灑在教室的角角落落,她把心都捧給了課堂和孩子。媽媽很愛唱歌,不單單因為她唱得了,更因為她想唱,她好想唱。

媽媽是熱愛舞台的,小小講台是她的職責擔當,也是她亮麗的小戰場。她為事業而綻放為熱愛而飛揚,那小小講台是她永不凋零的青春永不謝幕的熱愛和永不放棄的理想。她如天使降落在孩子們純澈的眸子前,她畫出彩色繽紛的畫唱出明亮歡快的歌,她美麗善良又大方,她像夏日的涼風更是明朗的陽光。那方舞台神聖又純潔,在媽媽的心裏光芒萬丈。她熱愛那方屬於自己的舞台,她像一株高大的木棉綻放著紅豔豔的花朵。

媽媽講過她第一次登上真正的舞台時她有多麼緊張。她穿起了全套的行頭開臉又上妝,她拄著拐佝僂著背顫顫巍巍走到了戲台中央,一聲聲唱詞從喉中湧出,台下的叫好聲也一陣響亮,那是一幕真真兒的晉劇,是一場鄉裏鄉親翹首以盼的大戲,那不是草台班子更不是少年們的遊戲,那天大隊請來的劇團裏臨時缺了個角兒,而媽媽就那樣頂了上去做了一根頂梁的木柱子,而她當時還不過是個十幾歲的女孩子。

媽媽沒有練過唱功沒跟過專業的師父,她隻是熱愛著唱,隻是在進入學習之前滿心熱愛地自學自唱過,媽媽是有天賦的,她有清麗的好嗓子,有對樂曲的靈性和極好的感悟力,她的心裏一直流動著曲子和歌。她說那一天她很緊張,但她不容自己怯場,她壓製了內心的慌張擔起了角兒該有的氣場。

媽媽還有另一個小小的舞台,或在地下車庫,或在花園一角,或在輪椅上步道上,還有那些沒人的地方。她偷偷唱,慢慢地開始響亮地唱,後來,再後來,她終於買了銀色和金色的話筒……當她把話筒放在嘴前,身邊的一切便都消隱了,她唱著心裏的歌想著掛念的人,淚水盈滿了眼眶。媽媽想著掛念的人,想著糾結憂傷的心事,歌聲深情又悠揚。

後來,再後來,她掛念的人兒回到了她的身邊……她忽然不唱了,也許是她潰爛的雙腳拴住了她前往那隻有一人的舞台的步子,也許是她真正想唱歌給聽的人來了……她想讓她聽她唱……她就是她的孩兒她揪心的娃,她的青澀啊!

後來,再後來,孤單的舞台上又有了一個人,她明亮的女中音響起在地下車庫、花園的角落甚至是行色匆匆的人們中間,她想著輪椅上的媽媽,她想著媽媽的話:"要笑著唱!"她唱著自己喜歡的歌,更唱著媽媽最愛的歌:你挑著擔,我牽著馬,迎來日出送走晚霞,踏破坎坷成大道鬥罷艱險又出發……路在腳下,路在腳下!

青澀唱著,想著,愛在心裏泛濫著。憂傷是流向心裏的小河,愛是吐露給太陽的芬芳。高歌,在蔥蘢的綠色裏,在嬌美的花蕊前,在流動的風和明滅的光影裏,即便憂傷也會有淚光裏的笑影,悲苦裏的力量!

請你一定要高歌,就在憂傷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