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時間:1899年10月11日至1902年5月31日
地點:南非,斯威士蘭
交戰方:大英帝國VS德蘭士瓦共和國,奧蘭治自由邦
結果:英國慘勝
故事從1867年開始講起。
1867年,一個小孩在南非奧蘭治河畔玩耍時無意發現了一塊晶瑩的石塊。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小孩將石塊帶回家裏。後來一位荷蘭人後裔(及布爾人)農場主將這石塊帶到歐洲鑒定,結果是鑽石!
這條消息在歐洲引起轟動,許多西方人紛紛前往南非,生怕錯失機會。隨著人流增長,關於金剛石的消息層出不窮。不僅如此,1884年和1886年,人們還在南非的德蘭士瓦境內發現世界上蘊藏量最豐富的金礦。這一條條驚人的消息將南非推向神壇,但也潛藏著危機。
隨著淘金者的增多,英國人多了起來,超過了布爾人,同時還掌握著大部分采礦權,蓄謀已久的英國人覺得很有必要從布爾人手中搶來這塊土地。然而,布爾人並不會拱手相讓。戰爭一觸即發。
1880年,第一次布爾戰爭爆發。德蘭士瓦地區的布爾人不滿英國人統治,趁駐紮德蘭士瓦的英軍外調,發起起義。結果英國敗給布爾人,於1881年簽署停戰協議,承認德蘭士瓦自治。
作為當時世界第一的英國怎會忍氣吞聲呢?勢必卷土重來。1899年秋,英國不再隱藏自己的狼子野心,開始在德蘭士瓦共和國和奧蘭治自由邦的邊境集結軍隊。麵對英國毫不掩飾的侵略麵目,1899年10月11日,布爾人正式向英國人宣戰。第二次布爾戰爭爆發。
在兵力方麵,布爾人隻有4500人左右,而駐南非的英軍就有近3萬人。但是在輿論方麵,西方世界普遍支持布爾人,來自荷、比、德、法、美、俄、愛爾蘭、意大利以及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的上千名誌願者紛紛遠渡重洋來到德蘭士瓦,準備同布爾人並肩作戰。
更有駐紮南非的英軍武器陳舊,紀律鬆弛,這一切都是布爾人潛在的優勢。1889年10月至1900年1月,布爾人處於明顯優勢,攻克了紐卡斯爾、格論科兩座城市,包圍了萊迪史密斯、馬弗京和金伯利。
戰爭的失利激起英國民眾的好勝心,於是索爾茲伯裏內閣調兵遣將。1899年12月17日,羅伯茨勳爵被任命為南非遠征軍總司令,基欽納為參謀長。同時本土的第七軍、來自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加拿大的增援部隊,以及駐印度和錫蘭的三個騎兵分隊雲集南非,至1900年1月底,英軍人數達到18萬人。
在差距懸殊的兵力對比和羅伯茨將軍的新戰術指揮下,英軍扭轉戰勢,不僅解除了布爾人的包圍,而且在3月、5月分別占領奧倫治首都布隆方丹和德蘭士瓦首都比勒陀比亞。
然而戰爭並未結束。同年10月,僅剩2萬人的布爾軍隊化成小股“突擊隊”,展開頑強的遊擊戰爭。英軍為了摧毀遊擊隊的抵抗,將軍隊擴充到25萬人,采取“焦土”戰術,廣泛建立築壘發射點(碉堡)配係。
由於布爾軍隊本身也是以殖民者的態度對待當地黑人,所以沒有取得土著居民的同情和支持。加上長期的戰爭消耗,英布雙方支持不下去,於是1902年5月31日,在英布雙方一定的讓步下,雙方簽訂和約,德蘭士瓦和奧倫治並入英國,布爾戰爭最終結束。
這場長近三年的戰爭,從本質上來說,其實是英、荷(布)兩大殖民勢力之間的較量。荷蘭殖民勢力雖然日薄西山,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重創了英國殖民勢力,使英國難以再次開展新的海外擴張。
在與布爾人相殺的同時,英國又與其它七個殖民勢力冠冕堂皇地聯合發動侵略戰爭——20世紀第二場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