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景國盛世,政事順利,百姓和樂。
元宵佳節,景王出宮,與京都百姓共放花燈以求太平長存,醉酒誤事,在一花巷末,寵幸了一貌美女子。
景王因迷醉美女之盛顏,將其納入後宮,封其嬪位,封號為婧。
不想這女子年輕貌美,竟已有一女,卻不明其父。繼承其母盛世美顏,聰明伶俐,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刀槍劍戟,無不精通,實是一天之驕女。景王無女,便封其為長公主,改姓為長孫,賜名為燁華,字文昭,封號靖寧。
景王為維護皇族顏麵,對外宣稱,婧嬪與皇後同年入宮,因其身體孱弱在宮外休養,婧嬪身體好轉,才將其與長公主帶回宮中。
婧嬪入宮不久便遇喜,卻不想婧嬪體寒多病,胎像不穩,生產時大出血,久絕人世,所誕皇子體弱,三月便夭折。
婧嬪死後五年,景王北伐,中了風寒,病死於邊疆。景王尚未立儲,諸皇子爭奪皇位,次年,最終皇後之子長孫月華繼位。
新帝年幼,太後不通政事,便由長公主輔佐新帝,垂簾聽政,維護太平,新帝賜她“攝政公主”稱號。
2
京都花巷,人潮洶湧。
金鸞馬車在一名叫花月樓的酒閣前停下,幾名宮女扶一女子下車。
女子一襲白衣,身材高挑,膚若凝脂,玉冠束發,柳葉眉,丹鳳眼,朱紅唇,儀態端莊,不怒自威。
此位女子正是當今聖上的長姐,靖寧長公主,長孫燁華。
眼前的花月樓正人聲鼎沸,歌舞聲與喧囂聲此起彼伏,歡樂熱鬧。
侍衛擋在燁華身前,在擁擠的人群裏為她開出一條通路。
樓內人聲嘈雜,錦衣紗裙淩亂的鋪在地上,鮮紅的葡萄酒潑灑在地,浸染了燁華雪白的長裙,在地麵拖出一道酒漬,鮮紅如血。
她是這淫亂人海中一道潔淨的逆流,汙穢泥潭裏的一隻高傲的白鶴。
酒樓中央是一處舞台,一位舞女妖嬈的舞著,輕紗蒙麵,香霧繞人,舉手投足間無不彰顯她那迷人的魅力。
忽然,舞女的腳被舞台上的一條綢緞絆倒,摔入了台下一位男子的懷裏。男子紅衣黑發,麵容清俊,正是當今聖上,長孫月華。
舞女依偎在他的懷裏,笑容甜蜜,月華撫摸著她的細軟的腰肢,舉止曖昧。
台下一陣喧嘩,舉杯歡笑:陛下風流。
燁華在台下自是將這一切都看在了眼裏,心底泛起諸多不好的往事。
“陛下,”燁華走上前,彎腰行禮,一聲打斷所有的喧囂,一時間鴉雀無聲。
“太後傳。”燁華抬眼,對上月華那魅人的眼眸。
月華遺傳了太後明媚張揚的美貌,黑色卷發慵懶的搭在他的肩,發絲間金色的配飾隱隱發光,容貌俊秀,那雙眸子別是邪魅勾人。
月華沒有回答,食指輕輕抬起懷中舞女的下巴,吻了吻她的嘴角,笑著撫摸她的臉頰。
舞女會意,淡笑著從月華身上離開,站向一旁,月華緩緩起身,隨著燁華身邊的侍衛離開了花月樓。
台下的觀眾又一陣唏噓。
燁華看了眼身邊宮女,宮女點頭會意,轉身恭送燁華離開,隨即看向那個舞女:
“公主說,您現在是伺候過皇上的人,與這裏的其他舞姬不同,也算半個皇上的女人,今晚,隨之入宮吧。”
台下觀眾炸開了鍋,其他舞女紛紛跑來祝賀,宮女在人聲嘈雜中安靜離開。
“喲,你這以後當上了娘娘,可不要忘了我們這些姐妹啊~”
“有什麼漂亮衣服、首飾,可都往姐妹們這多送點~”
舞女們相互打趣著。
3
燁華在走出花月樓時,看見一少年輕輕倚靠在門檻上。
少年的墨色的長發高高束起,身側佩刀,一副少將打扮,卻是一副溫潤如玉的相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