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采用中國小說神話世界觀,在中國古典神話著作中,玉帝為三界之主,佛陀菩薩為天界西邊一方諸侯,同屬玉皇大帝管轄,從當年大鬧天宮時如來佛祖對孫悟空說的救駕和聖旨一詞中可看出,道教中二郎神姓楊名戩,玉帝外甥,號清源妙道真君,昭慧顯靈王,顯聖真君,聽調不聽宣,與天庭保持高度獨立自主,有自己的軍隊,屬於灌江口一片天的諸侯,數次轉世,第一世為李冰,修建都江堰;第二世為衛青,建功立業;第三世為趙雲,忠勇一生;第四世為隋朝嘉州太守趙煜,斬蛟治水;第五世為徐達,戎馬一生。哪吒曾轉世為霍去病,常遇春,與楊戩一同下凡濟世,曆劫渡人。本書內容為整部故事的前傳,正篇為《兼容並包寰宇中》,外傳為《十世遊》,內容發生在西遊記之後的三百年後,涵蓋經典神話故事《寶蓮燈》以及往後的故事,采取民間傳說素材,正統宗教故事的部分內容。
故事簡介: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定大業。一圈一圓環,佛曰:因果循環,輪回轉世。道曰:天道承負,返璞歸真。三界內外,樂極生悲,極則必反,平久則亂。祥和的三界中發生了一件又一件連三界之主都感到離奇的事件,洪水;火災;瘟疫,禍不單行,每一次都鬧得人心惶惶,成千上萬的生靈離去的猝不及防。三清羽化,玉帝轉世,佛祖圓寂,眾神失蹤,究竟是什麼導致了如此的禍患,二郎神,鎮元大仙,孫悟空幾人又是如何僥幸躲過一劫,又是如何一次次化險為夷,探尋線索,最終的幕後黑手又是何人,此人又是為什麼有如此強大的法力與滿天神佛做鬥爭,神佛們最終能否歸位,將三界再次帶回歡聲笑語的美妙。
常清靜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老君曰: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欲豈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老君曰: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名道德。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誦此經萬遍。此經是天人所習,不傳下士。吾昔受之於東華帝君,東華帝君受之於金闕帝君,金闕帝君受之於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傳,不記文字。吾今於世,書而錄之。上士悟之,升為天官;中士修之,南宮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長年。遊行三界,升入金門。[2]
左玄真人曰:學道之士,持誦此經者,即得十天善神,擁護其身[6]。然後玉符保神,金液煉形。形神俱妙,與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經,悟解之者,災障不幹,眾聖護門。神升上界,朝拜高真。功滿德就,相感帝君。誦持不退,身騰紫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