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由血漿和懸浮於其中的血細胞組成。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
血細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積百分比,稱血細胞比容。
血液的顏色主要取決於紅細胞內血紅蛋白的顏色。動脈血呈鮮紅色,靜脈血呈暗紅色。
液體的粘滯性是由其內部分子或顆粒間的摩擦而形成的。血液的粘滯性是形成血流阻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正常人體血漿滲透壓約為5790mmhg(300mosm\/L),其大小與血漿中溶質顆粒的數目成正比。
正常人血漿PH值為7.35~7.45
血漿蛋白用鹽析法可以分為白蛋白、球蛋白和纖維蛋白原三類。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之比稱為白球比值,正常為1.5到2.5:1
白蛋白的生理作用是形成血漿膠體滲透壓;球蛋白的主要生理作用是免疫作用,轉用脂質、脂溶性維生素及激素等;纖維蛋白原的主要生理作用是參與血液凝固。
血漿中無機鹽含量約為0.9%,主要以離子形式存在。其中主要的陽離子為Na+,主要的陰離子為CI-。這些離子對維持血漿晶體滲透壓、酸堿平衡、神經與肌肉興奮性等方麵有著重要作用。
血漿滲透壓分為血漿晶體滲透壓和血漿膠體滲透壓。
血漿晶體滲透壓是由血漿中的晶體類小分子物質(主要是Nacl)所形成的,其作用是調節細胞內外的水分交換,維持紅細胞的正常形態和功能;血漿膠體滲透壓是由血漿蛋白等大分子膠體物質(主要是白蛋白)所形成的,其作用是調節血管內外的水分交換,維持正常血容量。
臨床或生理實驗使用的各種溶液中,常用的是等滲溶液有0.9%NacI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
我國成年男性紅細胞正常值為(4.0~5.5)×十的12次方每升,成年女性為(3.5~5.5)乘十的12次方每升;成年男性血紅蛋白的正常值為120~160克每升,成年女性為110~150克每升。
外周血液紅細胞數量或血紅蛋白濃度低於正常值,稱為貧血。
血沉是紅細胞的沉降率,是臨床上判斷炎症的重要指標。
正常成年男性血沉為0~15mm\/h,成年女性血沉為0~20mm\/h。
紅細胞的生成條件:前提條件是紅骨髓造血功能正常;造血原料為鐵和蛋白質;成熟因子為葉酸和維生素B12。
紅細胞的生成調節:促紅細胞生成素是調節紅細胞的生成的主要因素。當組織缺氧或耗氧量增加時,腎合成和分泌促紅細胞生成素,刺激紅骨髓造血,使紅細胞增多;雄激素主要促進腎合成促紅細胞生成素,間接促進紅細胞的生成;還可直接刺激紅骨髓造血,使血液中紅細胞數量增多。
脾髒是衰老紅細胞破壞的重要場所,脾功能亢進時,紅細胞破壞增加,導致脾性貧血。
正常成人白細胞總數為(4.0~10.0)乘十的九次方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