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1 / 1)

基礎知識

第一框┃原始社會的解體和階級社會的演進┃

一、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

⒈原始社會

※①生產關係的特點:共同勞動,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在生產中結成平等互助的關係,平均分配勞動產品。

②主要矛盾:人與自然的矛盾。

⒉奴隸社會

※①生產關係的特點: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並完全占有奴隸,奴隸毫無人身自由,在奴隸主的強製下,勞動奴隸勞動的全部產品都歸奴隸主占有和支配奴隸主,隻給奴隸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

②主要矛盾:奴隸階級和奴隸主階級之間的矛盾。

二、從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

⒊封建社會

※①生產關係的特點:地主占有絕大部分土地,通過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農民,大部分勞動成果。

②主要矛盾: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之間的矛盾。

③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基礎是:封建土地所有製。

④封建國家的顯著特征:君主專製等級森嚴。

⒋資本主義社會

※①生產關係的特點:資本家占有一切生產資料,失去生產資料的勞動者不得不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受雇於資本家成為雇傭工人,資本家在生產過程中占有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

②主要矛盾: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

③資本主義社會開始的標誌: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

④資本主義製度確立的意義:資本主義製度的確立,工業革命的發生和完成,帶來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巨大飛躍,促進了人類思想的解放,使科學教育文化的發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⑤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基本特征:生產過剩。

⑥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

第二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

一、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曆史條件

⒈空想社會主義的地位: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

二、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

⒈創立者:馬克思和恩格斯。

⒉理論基石:①唯物史觀②剩餘價值學說

⒊科學社會主義誕生的標誌:

1848年二月,《共產黨宣言》發表,標誌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

※⒋《共產黨宣言》的意義

①分析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與人社會的發展規律。

②科學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曆史必然性。

③總結了工人運動的經驗和教訓,第一次係統論述了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特點,任務和策略原則,闡明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必要性。

④闡述了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理想目標。

三、社會主義從一國到多國的實踐

※⒈社會主義社會

生產關係的特點:

①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

②消滅了人剝削人的製度,人們在生產過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關係。

③個人消費品實行按勞分配。

※⒉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

①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論運動到實踐製度的偉大跨越,開啟了人類曆史的新紀元。

②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社會主義在世界範圍內獲得大發展,實現了從一國實踐到多國實踐的曆史性飛躍。

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實踐與發展正煥發強大生命力。

┃※ ┃必備知識

⒈五種社會形態生產關係的特點

(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

⒉一個規律:資本主義終究要被社會主義所取代,這是曆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⒊一個理論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①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奠定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使社會主義實現了由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

②《共產黨宣言》發表的意義

⒋社會主義從一國到多國的實踐

⒌一個結論:社會主義終將代替資本主義是不可逆轉的共產主義,一定要實現的信念是不可動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