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天幕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此時的大漢,在劉徹磨刀霍霍向匈奴時,匈奴也不會站在那等著挨刀子。雖然匈奴人看不到天幕,但他們從被搶過來的漢人口中也得到不少情報。
所以在劉徹還在準備中時,匈奴也在集結人馬,他們不滿足隻是小規模騷擾,搶些東西回去,既然漢家皇帝準備攻打他們,他們就要先把他打哭,別以為有了一個什麼戰神就了不起,吹牛誰不會!匈奴人集結五萬人馬來勢洶洶,劉徹勒令邊疆防守,他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衛青身上,他將兩萬人馬都交給衛青,再給他配備好裝備,足夠的後勤,匈奴來的太快,劉徹隻希望能降低損失,最好能打個平局,不讓匈奴打進中原。
麵對這樣的情況劉徹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找到錢珍珍,錢珍珍整個人都不好了,她哪裏懂什麼帶兵!
不過她還是努力去尋找了衛青幾次戰役的具體細節,當時的環境狀況,曆史上其他以少勝多的戰役,給衛青發了過去,她也希望他們能把匈奴擋在國門外麵,邊境百姓不再受戰爭的苦。
衛青看著天幕發來的一大堆資料,什麼《分析衛青征戰勝利的三大要素》《氣候變化對戰場的影響》《曆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後世的好東西太多了!
衛青努力學習,匈奴這次同樣準備充足,隻是,匈奴人打仗用的還是之前的方法,可漢朝這邊已經開始用新的戰術。
劉徹不知道前線戰況,這種一無所知隻能等戰局結束的日子難熬起來,每天都像有人在撓他的心。
匈奴五萬大軍寇邊,雖然天幕把衛青說的天上有地上沒,但他還是很憂心,他頂著大臣的壓力,頂著國庫空虛的壓力,讓現在帶兵經驗還沒有那麼豐富的衛青做主帥,他能行嗎?
衛青帶著兩萬人奔赴戰場,看過天幕給的資料,幾經考慮,還是決定,留五千人在邊境拖住匈奴主力,自己帶一萬五千人繞後抄他們老巢。衛青當即學習自己外甥的絕技,經過九天千裏奔襲,繞後到河套平原,此刻,這裏兵力薄弱,衛青一舉將匈奴右賢王連同一眾小王全部俘虜,斬殺剩餘兵力五千餘人,河套地區數百萬的牲畜都被收攬,衛青帶領主力軍隊掉頭繼續攻打匈奴,匈奴人得知自己家被抄了,無心戀戰,急忙回援,邊境漢軍與衛青的主力軍隊前後夾擊,俘虜匈奴一萬餘人,給予匈奴大軍重創。
消息傳回皇宮,劉徹大喜,直接封衛青為大將軍,賜食邑七千戶, 並賞賜其他參與作戰的武將侯爵之位。
那些之前嫌棄衛青年輕,沒有豐富的帶兵經驗,又覺得此次匈奴大軍壓境,隻怕有去無回,沒有選擇與衛青一起出征,此刻看著人家加官晉爵,腸子都要悔青了。
唐太宗李世民除了給自家皇後求醫外他還向天幕請教了後世辦學院的事,他想在大唐辦一家皇家學館。
曆史上,唐代有“六學二館”。唐代中央官學製度,六學指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隸屬國子監,是唐朝最高學府;二館指弘文館、崇文館。
隻是李世民有自己的想法,這所學院招收天下有學識的人,而且最重要的是,他招收高官子弟家的女眷。唐太宗作為一個有實力有胸襟的帝王,他每邁一步都有深遠的意義,他打破大家固有的認知,在別人觀看天幕隻為了窺探後世的一角時,他已經下決心帶領大家向前邁進,這自然讓人們對李世民更加崇拜。
在李世民確定要建立這麼一座前所未有的新學館後,各方人馬都動起來了。有上奏說不合聖人學,也有同意捧著皇帝的,還有對官員女眷上學表示反對的,要求把女眷入學這一條去掉,等等觀點各不相同,差點沒在朝堂上打起來。
李世民綜合了大家的意見,有些事和稀泥就過去了,有些事堅持底線絕不讓步,就這麼拉扯了快兩年,這所男女同校的學館才正式開起來。
李世民偶爾過來看著那些小孩上課的樣子,都會忍不住笑出聲。天下的英才都得來我大唐第一學館,現在的,未來的,不論男女,隻要有大才,都得為大唐效力!
現代
自從錢珍珍開始投入到幫助古代大佬變強變富的計劃中,她每天都像上班一樣打卡,偶爾也帶著直播間眾人去外麵旅遊一下,碰到美味的當地特產也會和直播間的大佬分享,老祖宗們都很大方,碰到自己感興趣的,買買買!碰到錢珍珍喜歡的,買買買,然後再賣給他們……
錢珍珍可以說是衣食無憂了,可每天混吃混喝的日子當然好,可是時間一長,總有些不得勁。
好在,她為自己找到了新愛好,開始學著寫作,從開始磕磕絆絆一天一千字到文思泉湧一天破萬字,她體會到了寫作的樂趣。
看著電腦上自己寫了大半的文章,錢珍珍笑了,這樣的生活狀態對於她來說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