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故事開始於暮夏(1 / 2)

初中學業水平考試,俗稱中考,檢測初中在校生是否達到初中學業水平的水平性考試和建立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的高中選拔性考試。通過率理論上一般在60%到75%之間,但實際通過率僅有50%。

浙江中考考生約六十萬,難度全國第八。

如果說高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那麼中考就是提前篩選掉一批連橋都找不到的。

故事發生在2019年暮夏。

八月中,正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早上八點十分,陽光已經開始刺眼,吊扇開到最大,嗚啦啦的吹著,依舊抵擋不了灼熱的氣流。

李子瑞討厭夏天,討厭出汗時渾身黏膩的感覺,像泡在水裏,他討厭水。

一群學生坐在教室裏和數學試卷死磕,教學樓旁操場上時不時傳來一陣陣喊口號的聲響,是初一新生在軍訓。

整棟教學樓都是空的,唯一的活物就是這些埋頭做題的初三生。

學校為了提高所謂的升學率,培養更多的尖子生,八月十五號開始就以封閉式軍訓為借口把每個班學習出眾些的學生聚集起來集中補課。

隻是出於某些不可抗力,原本定在校外的加課改成了校內。

清溪初中算不上什麼很好的初中也不算大,但作為一所鄉鎮初中,它收納了附近所有小學的本地畢業生和很大一部分外來務工子女。

初三剛開始的時候,學校就把原來初二時的七個班重新編排成了六個班。

鎮中的分班和學號從來都是按成績來的,學的好不好看一眼胸牌編號就都清楚。這次分班的依據是初二的期末考,從年級第一開始六個人一組,分別分到一到六班。

這種分班確實殘酷,但也確實是最公平的方式,畢竟都是憑實力說話。

李子瑞初二期末考了年級二十五,現在的一班五號。

既然都是優等生,補課內容也主要偏向於培優,一天一個語數英科社大全套,還是不知道從哪裏找來的各地中考仿真卷,除了能惡心人,找不出任何優點。

李子瑞抽了張餐巾紙擦了擦額頭的汗,天氣熱的根本沒有辦法思考,說不出的煩躁,水筆在指尖繞了一圈又一圈,就是沒有思路,拿起水杯想喝口水,卻是忘記早就空了。

時間過得很快,在離考試結束還剩最後兩分鍾的時候,李子瑞看了眼表放下了筆。

他一直奉行與其垂死掙紮不如順其自然的原則。

下課鈴響起,每列最後一位同學熟練的起身收卷。

看著試卷被收走,李子瑞歎了口氣拿著水杯起身去接水,試卷很難,都是第二十四大題的專項提能,他普遍隻能做第一,二小問,估計又得倒數了。

坐在他前邊的男生在他走出後門的時候也扯了個水杯跟了上來。那男生熟絡的勾著李子瑞的脖子,“怎麼樣啊?我都快感動哭了,這輩子能做這種卷子人生也算圓滿了。”

是李陽昊,從幼兒園起兩人就一個班,關係一直不錯。

李子瑞任由男生搭著肩,回答,“你都覺得難了,我還能覺得簡單嗎?”

這句話聽上去像是嘲諷,其實是實話,李陽昊理科好是眾所周知的,是好到一張試卷滿分一百二他考一百一十八,那兩分還是因為字太醜老師看不清答案扣的。

李陽昊也不好回答,他向來是知道自己好兄弟數學的這根筋就沒搭上過。

能進培優班的,再差也差不到哪去。

理論上是不該有偏科,但那隻是理論上,還真有那麼一對臥龍鳳雛,李陽昊語文差到語文老師形容就是孔子聽說了都要爬出來給他兩腳的程度,而李子瑞的理科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萬惡之源,就算語文年級第一也救不會他八十四分的數學。他兩也常常被人戲稱為文理雙子星。

他們在四樓,清溪不大,隻有一棟叫明誌樓的教學樓,初一到初三各占一層,由西往東分別是一到七班。

四樓沒有班級,安置的是一些多功能教室和培優班的教室。往年都是每個年級兩個培優班,但今年情況特殊,國家政策的風聲放出後,上麵抓得緊,就隻開了初三的班。

開水機放在樓梯口的公共區域,一層樓兩個,就在辦公室旁邊。

剛把水杯灌滿擰上蓋,一抬頭李子瑞就看見了牆上新貼的清溪校訓“勤學,喜學,樂學”。校訓做不做得到不一定,反正看多了是有點厭學。

教室裏沒開空調,走廊上有點風反倒涼快些,李子瑞端著水杯眯眼看操場上一堆堆的小點,他近視六百來度,摘了眼鏡,現在極限也就是隻能看見一堆正在動的點。

李陽昊也湊了過來,伸著頭看,“三班第二排第四個小妹妹挺可愛。”

李子瑞:……

這都能看的出來?

李陽昊:“你妹也該上初中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