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節大梁朝分外喜慶,正月十五十六還在東西南北四個大街弄了個花燈節,全城百姓都走出家門,逛花燈,猜燈謎。

蕭君慕帶著出了滿月的阮青蘿出現在東大街,百姓們看著帝後相攜笑容滿麵,都紛紛口稱萬歲,還有人當街跪倒。

阮青蘿看著那麼多百姓,看著百姓臉上質樸的笑容,滿心感慨。

“隻要百姓安居樂業,咱們不管多累都值得。”

“是啊。隻要百姓能吃飽穿暖,咱們就是再累點也無妨。”

北疆安定,舒木池和卡雷你來我往不斷打鬥。南越人在大梁農技師的幫助下種植水稻。中原蝗災雖然讓百姓們顆粒無收,但戶部派人下去賑災放糧,不管怎樣,總算暫時過了這個冬天。東邊的倭人被打敗,琅琊王一係徹底被滅,蕭瑨據說已經死了。

想想一年前,大梁千瘡百孔,趙王謀反,琅琊王勾結倭人,北疆戰亂,南疆不穩定,百姓又不安定。蕭君慕臨危受命,雖然做了皇上,但又有幾個人是真心實意信服聽命?

這一路走來,磕磕絆絆,艱難無比,但總算是一步一步走過來了。整頓吏治正在一步一步推進,那些占著茅坑不拉屎的官員正在被一步一步清除,而有抱負享有作為的青年人正在一步一步走出來。

國庫虧空全部被清理,雖然收回來的錢並不多,但這是一個標誌,標誌著蕭君慕整頓吏治整頓朝廷風氣的開始。

蕭君慕相信,隻要他足夠努力,大梁會越來越好。

與蕭君慕的兢兢業業不同,淩王世子蕭九,一門心思學兵法,一門心思練兵。人們發現,以前被蕭琰蕭瑞等人稱為傻子的蕭九,現在成了兵王。

蕭九去西山大營練兵,去豐台大營練兵,這兩個衛戍京師的大軍在短短一年時間裏,迅速被蕭九控製在手裏。蕭九成了大梁立國至今年齡最小的帶兵者。

不僅蕭九帶兵,高於非也頻頻出現在蕭九身邊。這兩個年齡最小的帶兵者,在極短的時間裏把西山大營和豐台大營訓練的如同鐵板一塊。

禁衛和五城兵馬司等見狀,也不甘示弱,紛紛加入練兵行列。

阮青蘿見到他們這樣,笑著對蕭君慕說。

“君慕,你說九叔這麼練兵,是想擴張大梁的領地嗎?”

蕭君慕神情嚴肅。

“擴張不擴張的,另說。咱們隻要管理好咱們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讓咱們的百姓好好地就行。不過,九叔說,他現在在京師練兵,等再大點去北疆。雖然北戎和咱們簽訂了停戰協定,但北戎就是頭狼,一旦他們緩過勁來,肯定還會侵犯我們北疆。”

阮青蘿點點頭。

“居安思危,防患於未然最好,九叔說得對。”

大梁朝廷表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蒸蒸日上。轉眼間,伴隨著蕭君慕孝期滿了,不知道是誰不長眼,有上了折子提選秀一事。蕭君慕臉色鐵青,當初阮青蘿的意思,緩兵之計,拿他在孝期不能選秀做借口。現在孝期已滿,初六都快兩歲了,那些想把女兒送進宮的人可不是又開始蠢蠢欲動了。

蕭君慕把折子留中不發,他不想讓這些事破壞他和阮青蘿的感情。但阮青蘿還是知道了,葉紅袖這個“包打聽”的外號可不是吹的。

鄭媽媽小心翼翼看著阮青蘿,她知道這是擋不住的事,好在自己家小姐有嫡子初六傍身,就算在新人進宮,也動搖不了她的地位,也威脅不了她。

鄭媽媽就勸阮青蘿。

“要老奴說啊,他們不管誰進宮,都越不過小姐您。咱們隻要端端正正坐著咱們的正宮娘娘,她誰進來咱們也不怕。”

阮青蘿噗嗤笑笑,她正在畫圖,蕭九要在西山大營弄個大一點的北疆輿圖沙盤,他要為自己去北疆做準備。

“我怕什麼?媽媽別忘了,我可是殺過人的。他們不管是誰,惹我生氣了,一槍崩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