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意淳陪同七皇子去往七曜摩夷天拜師求學的那年,不過十二歲而已。
臨走之前,他老子要他好好照顧金尊玉貴的七皇子殿下。
“你雖遠在三十三天之外,陛下不能因為你的行錯踏錯立刻要了你的腦袋,可若是七皇子傳信的青鳥說出一句你的不是,為父就算是一路走上七曜摩夷天,也要揭了你的皮。”
十二歲的鄭意淳從會說話就開始和他老子對嗆,“我不在家,爹爹更要謹言慎行,保住項上人頭,別讓我母親擔驚受怕。
要是我學成歸來相府門前草已有八尺高,就算是我把七皇子供成一尊菩薩,也是回天無力。”
氣的鄭相吹胡子瞪眼。
在上京,七皇子算是個尊貴人,可上界的天尊那個不是打個噴嚏都能吹氣成雲的。
從踏入七曜摩夷天的那一刻起,鄭意淳就意識到了一件事——即便檀邈沒有那個皇子的身份,他依舊是三十三天的客人。
七皇子雖拜在摩夷天尊門下,卻與天尊以友人相稱。十二年裏,鄭意淳累死累活的學著天文地理,禦劍問道。
檀邈就坐在阿蘭若海旁的那株沙棠樹下同賦閑的摩夷天尊對弈。
他目盲,耳朵卻很好,聽聲辨位也能和天尊下的有來有回。
七皇子聽召回京時,摩夷天尊乘寶輦相送,鄭意淳親耳聽到,那位天尊對七皇子說:“今日一別,再見恐已百年矣。”
語氣中很有幾分不舍。
七曜摩夷天上的那十二年讓鄭意淳對這個與眾不同的七皇子的身份有了些許猜測。因而對這場從天而降的賜婚,他比檀邈本人還要不滿。
“今上也太荒唐了些!竟聽信那個神棍胡言亂語,搞這些衝喜的破名堂,拿殿下的親事開玩笑!”
鄭意淳如今官拜正四品太常寺少卿,去歲與中書令長孫有儀第二女定了親,正是春風得意之時。
從學會開口說話的那一天,鄭意淳就不知道“拐彎抹角”這幾個字是怎麼寫。在檀邈麵前從來也都不假辭色,為著賜婚這件事,他已經在雍和宮暴跳如雷了一個晌午。
斜倚在矮榻上的青年閑閑擺弄著手裏的一方小印,待鄭意淳好不容易止住話頭,指了一旁的小廝為他的杯子續上茶水。
鄭意淳正是口幹舌燥之際,價值千金的君山銀針喝的他終於熄了火。
他是愛茶之人,知道君山銀針這樣的好東西本是專供上用的。
“這茶是聖上前些日子賜下的。巴陵去歲澇災,新茶進上隻不到百兩,五十兩送去扶華宮,我這裏有三十兩。”
杯中茶水再次續上,鄭意淳自知失言,喃喃道,“陛下厚愛,自是難以為報……可是那位靖安公主,同殿下一麵也不曾見過——哪裏能同殿下做一對心意相知的愛侶呢。”
他雖生於簪纓世家,父母卻恩愛非常。同長孫家的那位小姐從前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情分,雖離了京城十幾年,定親之前也是相看過的,自然不能理解檀邈這樁婚姻。
盲婚啞嫁,一句莫名其妙的命數就此欽定了兩個人的休戚相關的後半生。
他的臉色實在不好看,人也低沉了,矮榻上的檀邈都放下了手中的印章,安慰他道:
“公主與我還算相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