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8起,今天看病第二天,眼睛剛好一點,不能盯著屏幕,先占個字數,後麵找機會狂補。
作為一個日專生,首先直麵而來的就是日本的文化風俗語言習慣這類東西,作為語言方麵的學習者,我們不可避免地帶有一些文化交流的責任。麵對一種從自己國家延伸過去又受當地影響再不斷發展獨立的一種新文化,我們這些語言學習者也正在不可避免地感受到文化的差異並對較好的文化心生喜愛與向往。但是因為日本這個民族的特殊性,我們又時刻不停地在反思,在對與錯之間左右搖擺,不斷審問自己如果有這類心生喜愛的想法,是否背叛了國家,是否遺忘了曆史,又是否“在替那些先烈們原諒他們”?毋庸置疑最後一項,我們是沒有資格的。
也許我們不必小心翼翼,但作為日漢這兩種語言之間橋梁的學習者的我們,在擁有比普通人更健全的信息下,我們卻好像更有發言權。
這是一個不斷需要思考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出來也是在不斷提醒我們這樣的人也要不斷去掌握信息與知識,不斷地去分辨。
就文化這一方麵而言,文化交流顧名思義,是兩個文化之間的互通碰撞與學習。但就文化而言,沒有哪一種文化絕對的好絕對的壞,也沒有哪一種文化是可以絕對的對其好與惡。文化自當交流再由其受各類影響選擇發展。所以我們這些文化交流者在麵對日本時,最應該做的首先就是了解自身文化,堅定自信,再了解新的文化時,在與之進行交流學習。通俗點說,在談及自己喜歡某種文化時必要先將自己國家這種文化信息搜集掌握全麵,再客觀地進行討論總結。反之則會進入某種文化入侵的境地。我們在對待日本這個民族等問題上,慎重是我們必要的態度,這是對兩國文化的尊重,更是對中國曆史文化漫漫曲折長河的尊重。
也許我們在對日本是否喜愛這個問題上,本就不該簡單地回答“喜歡”或者“不喜歡”。“喜歡”代表接受這個國家的曆史文化思想社會等各個層麵,包括其好與惡。“不喜歡”則又對其全盤否定,對於自己真正喜愛的一些東西上“心上加鎖”。相信任何一個愛國的人,對於自己喜愛的東西上首先就會有一個原則性的評判。簡單地喜歡與不喜歡不能完全表達一個人的喜好尤其在對日本這個民族上。愛國是毋庸置疑的,我們出生於這個國家,受其滋潤,受其教導,我們擁有一個文化古國的自信,我們也有大國所孕育出的一種民族氣魄,我們同樣接受她的好與壞,並且與之共同生長。(換言之,喜歡“去”日本某些地方,日本某些東西,喜歡日本的xx會不會是更好的表達方式?在喜不喜歡的問題上直接回答喜歡什麼好不好更好一點?)
也許在未來我會有更多的疑惑,更多的思考,但此刻我覺得選擇這個專業是要比直接選擇英語專業是幸運的,因為我有幸去思考這樣沉重的問題,也有幸成為這兩種語言之間的橋梁。也許,我會因為留下了這些思考而豁然開朗,也許我又會因為由這些思考引發出更多思考,陷入更深的苦惱當中,但不斷思考不斷擺正的過程又何嚐不是一件幸事呢?在此之前,我會努力地去掌握信息與知識,在堅定文化自信的立場上,再去了解日本這個國家的文化。反之來說,這種現實問題也不斷推動我搜集掌握信息,不斷學習。
無論怎樣,不可置疑的是,我堅決堅定我是中國人的立場,我愛我的國家,接受我的國家的所有好與惡。
也許我的想法現在仍然很不全麵,不客觀,但我想在祖國立場堅定的情況下,不斷地去學習,不斷了解,不斷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