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捕頭見巴村已到,便立即前去稟告秦觀。
秦觀走下轎子,遠遠看見巴村周邊被一堵約有一丈高的石牆圍著,根本看不到巴村內部的情況。對著官道是一扇緊閉的紅漆木門,由於風吹日曬,木門表麵已經斑駁不堪。
秦觀還納悶怎麼如此冷清,跟夢裏夢到的夾道歡迎的盛況完全不一樣。
秦觀徑直往前走去,趙捕頭領著一班捕快緊跟其後。李主簿心有餘悸,遠遠跟在最後。
秦觀走到距門還有三丈時。突然聽到有人大喊:“什麼人?不準靠前,否則別怪我不客氣。”
秦觀正四處尋找說話的人在哪裏,趙捕頭走上前來,往前麵一指說:“老爺,說話的人在那兒!”
秦觀順著趙捕頭的手看過去,才發現石牆後頭露出了一個腦袋,看起來是一個中年男子,正緊張地看著自己這邊。
趙捕頭大喊一聲:“快去稟告你們裏正,打開大門。這是本縣新任知縣老爺,要來咱們村視察。”
牆後的中年男子惡狠狠地說道:“我們裏正不在,知縣老爺請回吧!”
秦觀一聽,頓時大怒。怒氣衝衝地往前走去,邊走邊說:“大膽,本縣前來視察,爾等竟然閉門不見。”
中年男子大喝一聲:“知縣老爺再往前一步,休怪我等不客氣了。”
秦觀倔勁兒上來,快步往大門走去。早已忘了李主簿跟他講的巴村往事。
秦觀大步流星走到大門麵前,正要拍門。
大門突然隆隆打開,從裏麵竄出來幾十個大漢,手持木棒,朝秦觀惡狠狠地走來。
秦觀哪裏見過這個陣勢,想轉身逃走,兩條腿怎麼也不聽使喚。
趙捕頭眼疾手快,率領一眾捕快立即前去解救秦觀,趙捕頭趁亂將秦觀拖到了後麵。
雖然趙捕頭拚命護著,秦觀還是挨了兩木棍,官帽也丟了,官服也被撕扯得不成樣子。
眼看湧出來的村民越來越多,秦觀一看大事不妙,立刻命令撤退。
趙捕頭扶著秦觀就往後跑,在前麵抵擋的捕快聽到撤退的命令,也一個個鼻青臉腫地往後跑。
由於事發突然,眾人根本顧不上騎馬。
李主簿逃跑這事兒有經驗,一看事兒不對,早早就開溜了,這會兒跑在最前麵,幾個衙役是第二順位,趙捕頭和秦觀是第三順位,幾十個捕快跑在最後。再往後兩三丈就是一百多個手持木棒狂追不止的巴村百姓。
眾人狂奔了足有半裏地,眼看百姓沒有追來,才敢停下來歇息,一個個累得蹲坐在地上,喘著粗氣。
秦觀遠遠往回望去,隻見自己的官轎已經被村民給燒了。裝著棉衣棉被的大車和幾十匹乘馬也正被村民們往村裏拉。
“真是一幫刁民!”秦觀惡狠狠地說道。
“大人,在下早就提醒過大人!這幫人不遵教化,粗野無比。”李主簿說道。
“本縣不是還讓你給他們村劃撥了銀兩、大米,用來安置返鄉流民。你到底給了沒有?”
“在下確確是給了,而且分文不少。”
“這幫忘恩負義的家夥,得了本官的好處,還不把本官放在眼裏。”
“大人不必動怒,巴村村民刁蠻任性,一向如此。”
一行人正在歇息之時。此前接受過他們接濟的幾十個百姓這時又碰上了。看到這般情形,忙上前詢問緣由。
趙捕頭告知了前因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