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由於非典(1 / 3)

2002年底,一場“非典”首先在港澳出現;2003年初,疫情開始在大陸的北京、廣東等地擴散。人心惶惶,情勢岌岌。

當時,有人想起了“非典,吾命休矣!”——這話是三國中曹操征張繡時說的。曹操戰敗張繡,卻侮了張繡的嬸娘。張繡認為是奇恥大辱,偷襲了曹操。曹操大敗,幸得大將典韋死戰,曹操才僥幸撿了一條性命。

“非典,吾命休矣!”是曹操的仰天長歎。什麼意思呢?——如果不是典韋,我曹操的小命就完了!此役雖然折了兒子曹昂和侄兒曹安民,但是曹操卻獨獨惋惜典韋將軍。

為什麼呢?因為典韋救了他的性命。這是表麵現象。實際上,一則曹操是要廣而告之世人,曹某人是求賢若渴、惜才如命的;二則要將士們知道,不管誰舍生忘死、慷慨赴難,曹某人都會善事其身後的。後者應該更為重要。

“非典,吾命休矣!”——2003年能把曹公這句話跟肆虐的SASI病毒聯係起來,並且聲稱最早預測到這種病毒的就是曹操的人,的確真夠博學和混搭的。好像是因為內存大,所以有用和沒用的知識就儲備的多了一些。

不過此君也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當時大家都是驚恐萬狀、談虎色變,他老先生卻不識時務地跟全國人民幽了一默,結果招致一片罵聲。

這部小說要講的,卻是由於“非典”,有種中草藥因此聲名大振,那就是金銀花。雖然一時間金銀花的價格飛漲,但依舊是銷售一空,所以也就成就了許多百萬元戶乃至千萬元戶。

也有囤積居奇者,圖謀借機大發國難之財,任憑價格跌宕起伏,卻始終沒有找到能夠說服自己出手的時機,到頭來近乎落得傾家蕩產,反為世人所不齒、所痛恨,讓人們大呼暢快、過癮、解恨。

真真是這樣,“誰知至賤之中,乃有殊常之效。”“非典”襲來,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先生的藥方中首先開出了金銀花這味中藥。在他的女兒也不幸罹患上這種疾病時,鍾南山先生毅然決然地選擇了中醫藥治療的方案。這就是真正的中國院士,這就是真正的院士的自信。鍾南山先生也因此成了醫學界抗擊“非典”的第一功臣。

“非典”過後,有些奸商盼望著它的卷土重來,可上天不會成全他們的美夢。而金銀花在解毒清熱方麵的療效乃至獨到之處,卻從此在人們的心裏占據了不可替代的位置,甚至他們會將所有的處方都打上金銀花的招牌。

於是,金銀花便不是金銀花了,有的說它清熱解毒,有的說它包治百病,有的說它美容養顏,有的說它延年益壽,有的說它祛病辟邪,有的說它清心寡欲……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喝了金銀花,今年二十,明年十八。”這是一種金銀花茶葉的廣告詞。如果這不是溢美之詞,至少也應該是對金銀花的一種期望。

金銀花的功效固然獨特,藥用範圍固然寬泛,但將其說的如此人神莫測也未免言過其實。更有甚者,“非典”過後又適逢大招商、招大商,大引資、引大資,人們更是把金銀花吹噓得天花亂墜,天花亂墜得簡直神乎其神。大家一哄而上,加之摻假造假,到頭來反倒弄得金銀花名聲掃地、身價大跌。

為了打造金銀花的品牌和市場,有的官員和商人聘請槍手編寫或杜撰了不少關於金銀花的故事傳說。大抵有以下幾種情節故事:

第一個故事,金花、銀花姊妹倆尋訪良藥普濟眾生。

說是很久很久以前,山裏有個村子,村裏有個農戶,農戶是對善良的夫妻,善良的夫妻生下了一雙美麗的女兒。

這對雙胞胎女兒大的叫金花,小的叫銀花。

有一年,村子裏出現了一種怪病,大家都叫不上怪病的名字。怪病慢慢流行起來,最後形成了瘟疫。患者一律是高燒發熱,昏迷不醒,身上泛起紅斑,個個命喪黃泉,無人能夠醫治,神仙也徒喚奈何。

一旦染上,隻有等死。有的農戶大人小孩先後死去,成了絕戶。長此下去,這個村子就要成為絕戶村,成為一個空村、鬼村。

周邊的村子聞聽後,害怕疫情傳入自己的村子,在四周的路口都設下了崗哨,嚴禁瘟疫村子的人出來,想迫使他們自生自滅。於是,這個村子陷入了極度的恐慌之中。

這時,金花、銀花姊妹倆挺身而出。她倆趁著天黑摸出村外,為鄉親們四處求醫問藥。

她倆風雨兼程、跋山涉水,跑遍了天下的名山大川,訪遍了人間的世外高人。

終於,一個鶴發童顏的老者給了她們一種叫“忍冬花”的草藥。

老者還告訴她們,這種病叫“熱毒症”。

姊妹倆星夜趕回,村子裏的鄉親們得到了救治。

人類在同大自然的鬥爭中再一次戰勝了病魔。

再後來,周圍村子裏出現這種疫情時,也是金花、銀花用這種草藥消滅了瘟疫。

再再後來,天下出現“熱毒症”疫情時,就都用這種草藥去醫治。

而且包治包愈。

不知從何時起,為了感恩金花、銀花姊妹倆,頌揚她倆治病救人的美德,人們不再叫這種草藥為忍冬花,就充滿敬意地稱之為“金花”、“銀花”,也合稱為“金銀花”。

第二個故事,金花、銀花姊妹倆生生死死永不分離。

也是很久很久以前,山裏有個村子,村裏有個農戶,農戶是對善良的夫妻,善良的夫妻生下了一雙美麗的女兒。

這對雙胞胎女兒大的叫金花,小的叫銀花。

姊妹倆長到十六歲,都出落得如花似玉、沉魚落雁。眾鄉親紛紛托人前來求親,可姊妹倆就是不答應。

為什麼?她們姊妹倆是一條心、一根藤,生生死死永不分離。

姊妹倆是不是想找一個夫君呢?金花、銀花斷然不允。

姊妹倆是不是想配一對雙胞胎兄弟呢?

正當大家百思不得其解並因此而大費周章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瘟疫發生了。

金花也因此染上了重病,奄奄一息。

村裏不少人都害上了這種“熱毒症”,紅疹遍體,高燒不止,睡眼迷離,神情恍惚。

這種病的傳染速度非常快,染上這種病除了死,沒有其它出路。

包括她們的父母在內,全村人都勸銀花不要接近姐姐金花,可是銀花就是不肯離開姐姐半步。

為什麼呢?銀花說,我們是同父同母的孿生姐妹,生當同食,死當同穴;生當同樂,死當同夢。我如何能離開患病的姐姐呢?!

金花說,如果死了,我們一定要變成能夠解毒的草,說什麼也要治好鄉親們的病!

後來,村裏死了不少人。金花死了,銀花也接著死了。

人們把金花、銀花葬在了一個墓穴裏。

第二年春天,墳頭上長出了一株匍匐在地的藤。最初開的花是白色的,等花長大了又變成了黃色的。人們想起了金花姑娘和銀花姑娘臨死之前留下的遺言,把黃花、白花采回去泡茶喝,果然治愈了熱毒等病症。

人們敬佩金花、銀花的姐妹情誼,人們感戴金花、銀花救死扶傷、澤被天下的獻身精神,於是就把這種花叫做金花和銀花,合起來叫做金銀花。

——還有第三個故事、第四個故事,還有很多很多……這裏就不再一一列舉了。

都很清新,都很優美。可感覺好像就是不夠味、不解饞,為什麼呢?

因為不似小時候所聽故事的離奇,不似小時候所聽故事的神聖,不似小時候所聽故事的牽掛,不似小時候所聽故事的禱祝……

想起了小時候聽來的一個故事,一個傳說,不是關於金銀花的,是關於“媽媽菜”的。

媽媽菜,學名馬齒莧。在中國的不少地方還有著其它不少叫法,比如馬馬菜、馬蓮菜、馬逢菜、馬蓬菜等等。媽媽菜有這樣一個故事和傳說:

也是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十個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