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萬嬰之母-林巧稚(3 / 3)

1940年,林巧稚被美國聘請為“自然科學榮譽委員會”委員。

她謝絕了芝加哥大學婦產科的挽留,回到了戰火紛飛的祖國,任協和醫院婦產科主任。

(10)開私人門診,救死扶傷

1941年,日本占領封鎖協和,醫院被迫關閉,住院患者被迫出院,曾經欣欣向榮的城市淪為了蒼茫世界中的孤島。

但林巧稚依舊沒有離開,她在胡同裏辦起了私人診所,懷著“博愛”的信念,繼續為苦難中的人民服務。

來這裏就診的,大多是付不起高昂費用的窮苦人。

這些受到婦科疾病折磨的女性,大多沒有去過大醫院,長年累月被病痛折磨。

即使在艱難的境遇裏,林巧稚依舊保持著一個醫生最樸素的信仰和堅持,對她們施於援手。

這座艱難維持的婦產科醫院,在日寇的鐵蹄下整整堅持了6年時間,留下了8887份病曆檔案,她也被老百姓.稱之為“活菩薩”。

作為婦產科職位最高的中國醫生,海外深造的女博士,林巧稚的身上從來沒有一絲自傲,更不對病人擺一點架子。

她的病患中,有來自達官顯貴家的闊太太,也有來自街頭巷尾的勞動婦女,更有處於社會最底層的特殊工作者,對林巧稚來說,她們都是平等的。

沒有什麼不同。林巧稚隨身帶著的出診包裏,時刻裝著現錢,對貧病交困的病人,她不收一分診費,還予以資助。

(11)淡泊名利,不問政治

從醫的50多年時間裏,她被邀請過參加中國婦聯召開的第一次代表大會,還被邀請出席開國大典,在天安門觀禮,但她都無動於衷。

其實協和醫院離天安門廣場很近,聽著排山倒海的歡呼聲,林巧稚把開國大典紅色的請柬放到一邊,在產房裏靜靜地工作了一天。

她說:我的職責就是看病,開不開會與我有什麼相關呢?\\u0027她把精力放在工作上,她經常向那些年輕的醫生傳授經驗。

(12)一心為病人著想

林巧稚對病人的態度從來一致,幾十年來,她始終堅持:隻看病不看人。

這就意味著,林巧稚從來不會因為病人的身份而將病人區別對待,這種做法,很值得今天的醫者學習。

她一切為病人著想,每遇到一個病人,她都仔細觀察,仔細詢問,認真寫病曆,她寫的病曆字跡工整,詳細,中英文對照。

生孩子的過程總是痛苦的,生產過程中,總有產婦因疼痛雙手亂抓,每當這時她就會伸出自己的手,她說:我不能讓她去抓鐵欄杆,因為那樣手關節受涼是會落下病根的。”

她還為病人省錢,叫那些家庭困難的病人掛普通號,有時還幫病人墊付醫療費。

林巧稚最大的成就,莫過於對於婦科腫瘤的研究。

林巧稚在晚年的時候,由於高血壓動脈硬化、腦血栓、心髒病等多種疾病,病情非常嚴重。

但就算是如此,她依然在病床上寫關於婦科腫瘤的書,最終用了4年時間,完成了50萬字的專著《婦科腫瘤學》,為中國的醫學事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1983年,林巧稚在協和醫院逝世。林巧稚從醫60年,接生5萬多嬰兒,按照遺囑,她把平生積蓄的3萬餘元,全部捐獻給首都幼兒園、托兒所。

遺體獻給醫院做醫學研究;骨灰撒在故鄉——鼓浪嶼周圍的海麵上。

林巧稚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醫療事業,被稱為“醫學聖母”。作為一個弱女子有如此高的境界實屬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