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稚是中國婦產科學的主要開拓者,她一生未婚,先後接生了5萬多名嬰兒。她有最赤誠的愛,她沒有子女,卻是最偉大的母親。
林巧稚醫術精湛,醫德高尚,她給總理夫人鄧穎超看過病,為冰心、林徽因接生過孩子。
(1)出生書香門第,受良好教育
1901年,林巧稚出生在福建省鼓浪嶼的一個教員家庭,她的母親在她5歲時去世了。
父親林英良早年在新加坡讀大學,是一個受過現代教育的歸僑,思想開明,從不重男輕女,亦不要求女兒裹小腳。
林巧稚從小就在新式學堂讀書,接受良好的教育,還和父親學了一口流利的英語。
在學校裏,林巧稚一邊感受著西方文化和民主思想的熏陶,一邊見證著國家被壓迫、被歧視的恥辱。
在這種矛盾環境中成長的林巧稚,決心不像一般女孩一樣,過早走進家庭相夫教子,而是要成為一名獨立自主的女性,勇敢追逐自己的理想。
(2)克服困難,決心學醫
1919年,林巧稚以優異的成績從廈門女子師範學院畢業。
畢業後,林巧稚想起,她5歲的時候,母親因身患宮頸癌離世,落後的醫療技術讓林巧稚過早失去母親的陪伴。
她想,如果自己能夠成為一名醫生,很多人的命運會不會就不是這樣?
兩年後,她意外看到了有教會背景的北京協和醫院發布的招生簡章,雖然在全國範圍內隻招收25人,但林巧稚決心試一試。
然而在那個年代,一個女孩獨自一人,從廈門到北京求學並不是一件小事。
醫學院學費昂貴,對於林家來說負擔沉重,因此家人對這樣的決定並不讚同,他們認為醫學院要讀八年時間,八年後林巧稚就是大姑娘了,怎麼嫁給誰呢?
麵對繼母的強烈反對,林巧稚沒有屈服,她說:”那我就一輩子也不嫁!”
(3)考試中救人,被意外錄取
看到林巧稚求學願望那麼大,父親和大哥東拚西湊,為林巧稚湊足了路費。
1921年,二十歲的林巧稚,離開家鄉,乘船來到上海參加協和醫學院的招生考試。
林巧稚赴上海報考協和醫學院預科,那天考英語,當時天氣很炎熱,在緊張考試中一個考生中暑暈倒了。
林巧稚忙放下試卷,上前急救,把她送到了陰涼處,一來一回,那場考試已經結束了。
結果最有把握的英語沒有考完。回到鼓浪嶼,林巧稚悶悶不樂,500多人的考試中出現這樣的失誤,她猜測自己將與理想擦肩而過。
但不曾想,一個月之後,她收到了來自北京協和醫學院的錄取通知書。
原來監考老師給協和醫學院寫了一份報告,稱讚林巧稚流利的英語能力和善良的品行。
然還沒有成為一名正式的醫生,但她麵對病人時展現出的果斷和忘我,已經完美地驗證了她的能力。
(4)發奮努力,獲博士學位
作為當時中國最高等、最先進的醫科學府,協和醫學院的製度嚴苛,對學生的成績要求很高。
七十五分才能算做勉強及格,一門主課不及格留級,兩門主課不及格就是除名,沒有補考和商量的餘地。
八年時間裏,林巧稚拋開一切,埋頭苦讀。作為少數的女生,她從不服輸:“男同學考100分,我要考110分!”
憑借著一股刻苦鑽研的精神和滿腔熱情,林巧稚在學校裏一直名列前茅。
到1929年畢業時,班級裏一共入學的25人,隻剩下了16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