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孫大聖惱惱悶悶的,飛起在空中,想要回花果山水簾洞,恐怕本洞的小妖們笑話,笑他的出爾反爾,不是個大丈夫的作為;想要去投奔天宮,又恐怕天宮內不容久住;想要去投海島,卻又羞於見到那三島的諸位仙人;想要去奔龍宮,又不服氣去求告龍王。
真的是沒有依靠沒有倚仗的,行者自己苦苦思量道:“罷!罷!罷!我還去見我師父,還是正果。”
於是就按下雲頭,行者直接到三藏的馬前侍立,說道:“師父,恕了弟子這一遭!以後再也不敢行凶了,一一受師父的教誨,千萬還得我保你去西天呀。”
唐僧見他這樣,更是不答應,兜住馬,立即念《緊箍兒咒》。
顛來倒去的,又念了有二十餘遍,把大聖咒倒在地上,那箍兒陷在肉裏有一寸來深,三藏方才停下念咒,說道:“你不回去,又過來纏我幹什麼?”
行者隻叫唐僧道:“別念!別念!我是有地方過日子的,隻怕你沒有我去不得西天!”
三藏發怒道:“你這猢猻殺生害命,連累了我多少,如今實在是不要你了!我去得去不得,不幹你事!快走快走!遲了些兒,我又念真言,這一回決不住口,把你的腦漿都給勒出來哩!”
大聖疼痛難忍,見師父更是不回心轉意,沒奈何,隻得又駕起筋鬥雲,飛在了空中。
他忽然省悟過來,說道:“這和尚負了我心,我且向普陀崖告訴觀音菩薩去。”
好大聖,撥回筋鬥雲,用不了一個時辰,就到了南洋大海。他停住祥光,直接到了落伽山上,撞進了紫竹林中。
忽然看見木叉迎麵作禮道:“大聖往哪裏去?”
行者說道:“要見菩薩。”
木叉就引著行者來到潮音洞洞口,又看見善財童子對行者作禮道:“大聖為何而來?”
行者說道:“有事要告菩薩。”
善財童子聽見一個“告”字,就笑道:“好刁嘴的猴兒!還像當初我拿住唐僧時被你欺負呢!我菩薩是個大慈大悲大願大乘救苦救難無邊無量的聖善菩薩,有什麼不是的地方,你要去告他?”
行者本身滿懷悶氣,一聽到這些話,心中大怒,咄的一聲,把善財童子喝了個倒退,說道:“這個背義忘恩的小畜生,實在是愚蠢!你那時候作怪成精,我請菩薩收了你,你皈正迦持,現如今得到這等的極樂長生,自在逍遙,與天同壽,還不拜謝老孫,反倒這般的欺辱輕慢!我是有事來告求菩薩,你卻怎麼說我刁嘴要告菩薩?”
善財童子賠笑道:“還是一個急猴子。我跟你開玩笑呢,你怎麼就變臉了?”
正說著話,隻看見白鸚哥飛來飛去,行者他們知道是菩薩呼喚,木叉與善財童子於是就向前引導,帶行者來到了寶蓮台下麵。
行者一望見菩薩,就倒身下拜,止不住的淚如泉湧,放聲大哭。
菩薩叫木叉和善財童子把他扶起來,說道:“悟空,有什麼傷感的事情,明明白白的說出來。別哭別哭,我給你救苦消災。”
行者垂淚再拜道:“當年弟子為人時,曾經受過哪個的氣來?自從蒙受菩薩解脫天災後,秉教沙門,保護唐僧往西天拜佛求經,我弟子舍身拚命,解救了他的魔障,就如同去老虎口裏奪脆骨,蛟龍背上揭生鱗。隻指望能歸真正果,洗孽除邪,怎麼知道那長老背義忘恩,直迷了一片善緣,更是不察那皂白之苦!”
菩薩說道:“先說說那黑白的原因來給我聽。”
行者就把那打死草寇的前後始終,詳細陳述了一遍。卻說唐僧因為他打死了多人,心生怨恨,不分黑白,就念了《緊箍兒咒》,趕了他幾次。自己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就特來告訴菩薩。
菩薩說道:“唐三藏奉旨投西,一心要秉善為僧,決不輕易傷害性命。像你有無量的神通,何苦打死這許多的草寇!草寇雖然是不良,但是到底是個人身,不該被打死,他們與那妖禽怪獸、鬼魅精魔並不相同。那些個被打死了,是你的功績;這些人身被打死,還是你的不仁。隻要把他們驅逐退散了,自然會救了你師父。據我公論,還是你的不善。”
行者噙著眼淚叩頭,說道:“縱然是弟子不善,也應當將功折罪,不該這般的驅逐我。萬望菩薩,舍大慈悲,將《鬆箍兒咒》念念,我褪下金箍,交還給你,你放了我,讓我仍舊往水簾洞逃生去吧!”
菩薩笑道:“《緊箍兒咒》,原本是如來傳給我的。當年差我上東土尋找取經人,如來賜給我三件寶貝,分別是錦斕袈裟、九環錫杖、金緊禁三個箍兒,秘密傳授給我咒語三篇,並沒有什麼《鬆箍兒咒》。”
行者說道:“既然如此,我就跟菩薩告辭走了。”
菩薩說道:“你辭別我要往哪裏去?”
行者說道:“我上西天,拜告如來,求如來念‘《鬆箍兒咒》’去也。”
菩薩說道:“你先停下,我給你看看吉凶禍福如何。”
行者說道:“不用看,隻這樣那不祥也已經夠了。”
菩薩說道:“我不看你的,是看唐僧的吉凶禍福。”
好菩薩,端坐在蓮台上,運心於三界中,慧眼遙遙觀看,遍周宇宙,霎時間開口說道:“悟空,你那師父頃刻之間,就有傷身的劫難,不久後就會來尋你。你隻呆在這裏,等我來跟唐僧說,叫他還同你一起去取經,了成正果。”
孫大聖隻得服從,不敢造次,就侍立在菩薩的蓮台下了。
卻說唐長老自從趕走行者後,叫八戒引著馬,沙僧挑著擔,連馬一共四口,向西奔走了不到五十裏遠近,三藏勒馬停下,說道:“徒弟們,自從五更時出了村舍,又被那弼馬溫給氣到了,這半天是饑又饑,渴又渴,你們中哪個去化些兒齋飯來給我吃?”
八戒說道:“師父且請下馬,等我看看可有鄰近的村戶,好化齋去。”
三藏聞言,滾下馬來。呆子縱起雲頭,在半空中仔細觀看,一眼望去全都是山嶺,不要想有個人家。
八戒按下雲來,對三藏說道:“確實沒有地方去化齋。一望之間,全都沒有莊舍。”
三藏說道:“既然沒有化齋的地方,能得些水來解渴也行。”
八戒說道:“等我去南山澗水那取些水過來。”
沙僧立即取出來缽盂,遞給八戒。八戒手中托著缽盂,駕起雲霧離開去取水。那長老坐在道路旁邊,等候了多時,也不見八戒回來,可憐的口幹舌苦實在難熬。
沙僧在旁邊,看見三藏又饑又渴難以忍受,八戒又去取水長時間的不回來,隻得穩了行囊,拴牢了白馬,說道:“師父,你自己呆在這裏,等我去催催師兄快點取水回來。”
長老含淚無言,隻點頭答應。沙僧急忙駕起雲光,也向南山飛去。
那師父獨煉自熬,很是困苦,正在那傷心惶恐的時候,忽然聽到響起了響亮的一聲。
嚇得長老欠身去看,原來是孫行者跪在了路旁,他雙手捧著一個瓷杯,說道:“師父,沒有了老孫,你連水也喝不到哩。這是一杯好涼水,你先喝口水解渴,等我再去給你化齋。”
長老說道:“我不喝你的水!就算立地渴死,我自當認命!不要你了!你走吧!”
行者說道:“沒有我你去不得西天也。”
三藏說道:“去得去不得,不幹你事!潑猢猻!隻管來纏我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