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黑熊真個是得了正果,在觀音這裏鎮守普陀山,被稱為大神,也是虧得有行者那一回事情。
黑熊隻得賠笑道:“大聖,古人雲:‘君子不念舊惡。’隻管提那些事幹什麼!觀音讓我來迎接你呢。”
行者就端肅神情,跟守山大神進到紫竹林裏,參拜觀音。
觀音道:“悟空,唐僧走到哪裏了?”
行者道:“走到西牛賀洲萬壽山了。”
觀音道:“那萬壽山有一座五莊觀,鎮元大仙你見到了嗎?”
行者磕頭道:“正是在五莊觀,弟子不識鎮元大仙,毀傷了他的人參果樹,衝撞了他,他就困住我師父,不能繼續前行了。”
觀音心中明明白白的知道,責怪道:“你這潑猴,不知好歹!他那人參果樹,乃是開天辟地的靈根。鎮元子乃是地仙之祖,我也要讓他三分,你怎麼就把他的樹給打傷了?”
行者拜了兩拜道:“弟子實在是不知道。那一日,他不在家,隻有兩個仙童,等候接待我們。是豬悟能知道了他們有人參果,要弄一個嚐鮮,弟子確實隻偷了他們三個,兄弟們一人一個給分吃了。那兩童子察覺後,沒完沒了的罵我們,是弟子發怒,於是就把他們的樹給推倒了。鎮元大仙次日回來追上我們,將我們一袖子給籠了去,繩綁鞭抽的,拷打了一天。我們當夜走脫了,又被他給趕上,依然給籠了,三番兩次的,著實是難以逃脫。我已經允諾他,要給他醫好樹。剛才去海上求方子,遊遍了三島,眾神仙都沒有這本事。弟子因此誠心朝禮,特來拜告菩薩,伏望你的慈憫,請賜一方,用來救唐僧早早地西去。”
觀音道:“你怎麼不早來見我,卻要去那島上尋找?”
行者聽到這話,心中暗喜道:“造化了!造化了!觀音一定有治樹的方子!”
於是他又上前懇求觀音賜方子。
觀音道:“我這淨瓶底的‘甘露水’,善於治得仙樹靈苗。”
行者道:“可曾驗證過嗎?”
觀音道:“驗證過了。”
行者問道:“是怎麼樣的驗證?”
觀音道:“當年太上老君曾經跟我打賭:他把我的楊柳枝給拔了去,放在那煉丹爐裏,炙烤的焦幹,然後送來還給我。我就把幹的楊柳枝插在淨瓶中,經過一晝夜的時間,楊柳枝又恢複了青枝綠葉,跟以前一模一樣。”
行者笑道:“真造化了!真造化了!那烘烤焦了的尚且能醫活,況且是這被推倒的,有什麼困難的呢!”
觀音吩咐紫竹林中的大眾:“你們看守在林中,我去去就來。”
觀音於是就手托淨瓶駕著祥雲往五莊觀飛去,白鸚哥在身前飛舞婉轉的鳴叫,孫大聖在後麵跟從。
卻說那五莊觀裏鎮元大仙正跟福祿壽三星在殿中清談,忽然看見孫大聖按落雲頭從空中下來。
孫行者大聲叫道:“觀音來了,快接!快接!”
慌得那福祿壽三星跟鎮元大仙帶著三藏師徒們,一齊出來寶殿迎接。觀音這時才降下了祥雲,先跟鎮元子賠了話;然後跟三星作禮,禮畢在殿中上坐。行者引著唐僧、八戒、沙僧在殿前的台階下都拜見了觀音。那道觀中的諸仙,也來拜見了觀音。
行者道:“大仙不必遲疑,趁早兒陳設香案,請觀音替你去醫治你那什麼果樹吧。”
鎮元大仙躬身感謝觀音道:“小可的這事,怎麼敢勞動觀音下降?”
觀音道:“唐僧乃是我之弟子,孫悟空衝撞了先生,理當賠償你的寶樹。”
福祿壽三老道:“既然如此,不用再謙虛敘話了。請觀音大仙都到園中去看看吧。”
鎮元大仙就命人擺設香案,打掃後園,請觀音走在前麵,福祿壽三星隨後跟著。三藏師徒跟觀中眾仙,也都來到園內觀看,看見那人參果樹倒在地上,土地裂開樹根凸現,樹枝幹枯,樹葉落了一地。
觀音道:“悟空,伸出手來。”
行者就把左手伸開。觀音用楊柳枝,蘸出淨瓶中的甘露水,在行者的手心裏畫了一道起死回生的符字,叫他去放在那樹根下,但看出水的程度。行者就捏著拳頭,往那樹根底下揣著,不一會兒,樹根底下出現一汪清泉。
觀音道:“那個水不能犯了五行的器物,必須用玉瓢舀出來,把樹扶起來,用水從頭澆下,自然會根皮相合,葉長芽生,枝青果出。”
行者道:“小道士們,快去取玉瓢來。”
鎮元子道:“貧道這荒山,沒有玉瓢,隻有玉茶盞、玉酒杯,能用嗎?”
觀音道:“隻要是玉器,能夠舀水的就行,把那些玉器取過來看看。”
鎮元子就命小童子們去取出來有二三十個茶盞,四五十個酒盞,將那樹根下的清泉水舀了出來。行者、八戒、沙僧,他們把人參果樹給扛了起來,扶得周正,又給它擁上了土,眾仙將玉器內的甘泉水,一杯杯的捧給觀音。觀音用楊柳枝蘸著泉水細細的灑在樹上,口中又念著經文咒語。不多時,灑淨了那舀出來的泉水,隻看見那人參果樹果然是依舊枝葉青綠繁森,上麵掛著二十三個人參果。
清風、明月兩童子道:“前日不見了果子的時候,我們反反複複的隻數出是二十二個果子;今日果樹回生,怎麼又多了一個果子?”
行者道:“日久見人心。前日老孫隻偷了三個果子,另外那一個掉落在了地上,土地說這寶貝遇土而入,八戒還隻嚷嚷我藏起了一個,因此走漏了風聲,隻糾纏到如今,現在才真相大白。”
觀音道:“我方才不讓用五行的器物來舀水,就是知道這人參果與五行相畏的緣故。”
鎮元大仙十分歡喜,急忙命人去取來金擊子,把人參果敲了十個下來,請觀音和福祿壽三老又回到寶殿上,一來感謝觀音他們的辛勞,二來做個“人參果會”。
眾小仙於是就調開桌椅,鋪設丹盤,請觀音坐在了上麵的正席,福祿壽三老坐在左席,唐僧坐在右席,鎮元子坐在前席相陪。觀音與福祿壽三老各吃了一個人參果,唐僧這時才知道人參果是仙家寶貝,也吃了一個,悟空三人也又各吃了一個,鎮元子陪著吃了一個,道觀中的眾仙分吃了一個。
行者這時才感謝了觀音,送他回了普陀,又送福祿壽三星回了蓬萊島。
鎮元子又命人安排了果蔬酒席,跟行者結拜為了兄弟。這正是不打不相識,兩家合成了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