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胡氏名人以文居多,譽滿天下。
秦漢時期,有位叫胡安的儒學大教育家,曾在西蜀臨邛白鶴山聚徒講授經學,臨邛也就是今天的四川邛崍縣,西漢辭賦泰鬥司馬相如就是他的得意門生之一。
胡瑗,人稱安定先生,開創宋代理學的先聲,“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學校”的主張就是他提出來的。
胡姓先祖官至宰相的有八人。
這些宰相中,最牛的應該是漢安帝時就開始上位,官至宰相的胡廣。
他,妥妥的官場不倒翁,六朝元老,從漢安帝一直幹到漢靈帝,曆任司空、司徒、太尉、太傅,當了五十五年副國級以上大官,還獨踞宰相三十一年,正國級呀。
他享年八十二歲,去世時還享受了整個漢朝大臣最高規格的葬禮,諡號“文恭”,曆史上再找不出第二人。他的官方人設還從來不崩蹋,去世後五年,竟然還被再次隆重表彰。
漢朝朝延我們都知道,那是宦官、外戚輪流坐莊的時代,官場三天兩頭大清洗、大換血的。隻有他胡廣永不倒,就連他的眾多靠山被滅族,他都沒受太大影響,最多被免職賦閑幾個月就得到重新啟用,相當於電腦上僅按了幾秒鍾的暫停鍵。
這是個什麼人呀,真是百思不得其解,他的開掛人生值得剖析和借鑒。總結起來,他就是條官場“老泥鰍”,柔中帶剛,以弱飾強,似邪卻正。
他的靠山像鏈條,連著來,不斷檔,這也太牛了,想倒都難。
當年漢順帝因得寵四個老婆,立皇後時拿不定主意,想用抓鬮的形式立皇後。胡廣知道後,立即上書,說這是國家大事,不能兒戲,建議考核評分,誰分數最高立誰為皇後。
這樣一來,皇帝高興,新立的梁皇後更高興,兩位最高權力者都成了他的大靠山,粱皇後的兄弟,也就是梁冀大將軍還把他當成了梁家大恩人。他就是上書諫議的最大受益者。
後來擁立漢桓帝,胡廣是見風使舵,雖然被盟友李固等人罵了個狗血淋頭,但漢桓帝永遠感激他,當了他的鐵杆靠山。
漢桓帝去世,漢靈帝繼位。胡廣等四人有擁立之功,但其他三人想幹掉宦官而被反殺,他卻能身處事外,成為皇帝寵愛的獨苗。從此,宦官也都護著他,尤其是資深權重的宦官丁肅,主動跟他結成了兒女親家,還比他後去世十七年,妥妥的超級靠山。
他的門生故吏遍天下,像無數條大長腿,他想倒都要被撐住。都有誰呢?隨便舉幾個就要嚇尿人。當過宰相的陳蕃、劉炬、李鹹,封彊大吏李膺、李密,還有蔡文姬他爹蔡邕。他玩的就是副皇帝的味。
胡廣去世後,僅首都洛陽,就有幾百名在朝老部下披麻戴孝,光是處級到正國級,數都數不過來。
胡廣這老泥鰍對上的確像舔狗,但對下卻是位好領導。他敢於明白裝糊塗的提拔反派當權者的死敵,尋求權力的平衡,維持大局的穩定。
他也敢為天下人才說話,當時舉薦選官要求年滿四十歲,大量年輕人才被擋在了門外,胡廣通過建議改革獨攬了這一天大的人情,四十歲以下的能人和他們的爸媽,都感謝胡廣。
胡廣博學多聞,當年舉孝廉,策論成績天下第一。他行的是中庸之道,以己之力改變不了世道,那就讓世道為己所用,再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以安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