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我的諸多小驕傲(1 / 1)

去年閱簡陽鄧氏族譜,內有“華夏鄧氏,千秋一脈”題詞令人振奮,原來是毛澤東同誌一九三三年六月所題,此為中華鄧氏之驕傲。

再度搜索,發現此為毛澤東同誌率紅軍進入福建龍岩地區生病療養期間,由當地鄧氏族人托請閩西革命老區創始人鄧子恢向其求取的墨寶,現有題詞石碑為證,可見主席的鄧氏情緣。

深閱主席“華夏鄧氏,千秋一脈”題詞,筆者興趣更濃,繼續搜索鄧氏名人及趣事。

二0二一年五月,糧食泰鬥“水稻之父”袁隆平仙逝,鄧氏宗親網拉出了“恤懷鄧氏好女婿袁隆平”的橫幅,湖南鄧氏宗族也舉行了鄧氏好女婿追悼會。筆者頓生自豪,感覺袁老就是我的親人,他的豐功偉績成了我的驕傲。

更驚喜的是袁老與家父相差僅一歲,去世僅隔三個月,在我的朋友圈裏還是同框。

神奇了,這就是鄧氏與百家姓氏割舍不斷的情緣。

至此,聯合國降半旗致哀的鄧氏宗親和鄧氏優秀女婿有了三位,分別是鄧小平、周恩來、袁隆平,筆者平添了一份無尚的榮耀。

忘了,還沒介紹袁老與鄧氏姑姑鄧哲的愛情故事,一搜,網上都有,筆者摘錄了最具代表性的一段:

(2018年11月22日,享譽世界的“雜交水稻之父”、已88歲高齡的袁隆平與妻子鄧哲一起接過了未來科學大獎組委會頒發的獎杯和證書。袁隆平發表獲獎感言說:“我未來有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之後又笑稱“其實我還有第三個夢想”,他用手輕輕拉了一下站在自己旁邊的妻子的衣袖,像個情竇初開的小夥子似的說:“跟我的賢內助一起白頭偕老。”)

還有,還有,我在不斷搜索。嗬嗬,鄧氏還與愛先覺羅氏也有奇妙情緣。

這是怎麼回事?

明朝老將鄧子龍救了清太祖努爾哈赤一命。

神奇啵?

他還被清廷大內供奉,享受清王朝的香火。

《清朝野史大觀》中有一則《迎祭鄧將軍》,寫的就是順治皇帝大張旗鼓的出宮迎接鄧子龍將軍神位入大內供奉。

野史傳聞,努爾哈赤秘密到遼東一帶偵察敵情,被一支支援朝鮮的抗倭明軍抓住,交給當時抗倭名將鄧子龍,鄧子龍見其膽識過人,出於惜才就放了他。

鄧子龍犧牲後,努爾哈赤為報恩,特設祠堂供奉,隨著清軍入關,鄧子龍神位又被迎入宮內,受清王朝世代秘密供奉,成為了清王朝的守護神。

《誇父逐日》隻要讀過書,誰都學過,沒讀書的也聽過這故事。意想不到的是,這位神奇人物竟然姓鄧,傳說中妥妥的鄧氏祖先。

誇父死後,扔其杖化為桃林。語文課本將“桃林”注釋為“鄧林”,當時想破腦袋瓜子也不解其內涵。

哦,還真有這事,隻要網上一搜,到處都是,傳說鄧氏就源於此,鄧姓圖騰還與鄧誇父有關呢。

鄧誇父是原始社會氏族社會時期的一位神話人物,他與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炎黃二帝一樣,都是中華史前傳說中的部落首領,是受後人尊敬的英雄。

傳說,在遠古時有一個崇尚蛇的部落,它的首領叫誇父。

在他統治部落時期,炙熱的太陽毒烤著大地,為改變這一現狀,他決心捉住太陽,征服它,但終未成功,“道渴而死”。

有人說他不自量力,非也。

這反映的是在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的遠古時代,先民們為了生存勇敢地同大自然進行的艱苦卓絕的鬥爭,並由此形成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美好傳統。

“桃林”在哪?就是現在的鄧州一帶,鄧州名源如此,也是鄧氏發源地之一。

記載鄧誇父的史書眾多,有《山海經》、《荀子議兵》、《淮南子》、《史記禮記集解》…

難道這都是假的?不會吧?總得有的影子呀,你認為古代的紙張不值錢呀?

身為鄧氏一員,筆者為此姓氏而驕傲,必須要多多搜集一些這方麵的內容,讓姓鄧的讀者也驕傲驕傲,讓與鄧姓有著不解情緣的百家讀者也驕傲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