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定都洛陽
河南中部,洛陽洛水之濱,山之南,水之北,為陽!
按照這個取名的邏輯,洛陽位於洛水之北建城。
此時,已經四次遷都的吳王地,進行了人生中最後一次遷都。“太子,你知道為什麼要定都洛陽嗎?”
太子安道:“洛陽不僅僅輔控豫州九郡,而且位居中原中心,可以更好地控製,河南河北,山東山西,進而控製整個天下。雖然我們極力開發南方,但短期內很難改變中原地區經濟全國第一,人口全國第一,是華夏精華所在。”
雖然,遷都很不方便,還會平白多出大量開支,但是為了方便控製中原,尤其是華北平原產糧區,他們不得不如此。
你會說開封,陳郡不一樣,這就要提到第二個原因,
洛陽北有黃河,邙山天險,西有函穀關,東有虎牢關,旋門關,南有嵩山山脈,西有肴山和秦嶺。
這都是因為洛陽剛好位於第二階梯向第三階梯過渡的關鍵地區。在這裏定都,可以比較輕鬆借助地利,構建首都防禦體係。這一點宋朝定都開封,就很被動。
這也是吳王地極力防止的。
“雖然現在洛陽位於前線,但我們隻要修繕好以洛陽八關為核心的防禦體係,屯兵十萬,即可自保。”所謂洛陽八關,就是西部的函穀關,南部的伊闕關,轘轅關(huanyuanguan),大穀關,廣成關,東部的旋門關,北門黃河之濱,還有孟津和小孟津兩大天險。
防守成本可要比陳郡可控多了。
吳王地已經從吳國最初首都姑蘇城,搬到金陵,再搬到壽春,再搬到陳郡,現在搬到了洛陽,一路從長江流域下遊的支流蘇州河,打到了黃河支流洛水之濱。為了防止功虧一簣,他不斷反複和他的繼承人太子安闡述這種遷都的好處。
然而,剛剛完成遷都,最大的好處就來了。
“急報,晉陽大戰,決出勝負,智伯瑤水淹三軍。晉軍主力全軍覆沒。”
“傳旨,立即召開朝會。”
隨後,毫無疑問,免得這種天賜良機。
張道衍在內的所有人都毫無疑問的高舉統一大旗。
“傳令,相國張道衍為西路軍主帥,從洛陽發兵,直取智邑,安邑,平陽,新絳,一舉滅晉。”隨後又對太子安道:“太子,你統帥東路,直取河北,為吳國拿下冀州。寡人任命你為第一任冀州牧,執掌冀州諸郡,軍政大權,務必為寡人,奪取河北。法正,公孫信,你二人為東路軍副帥。立即點兵,連夜出發,切不可貽誤戰機。”
一次朝會,剛剛緩過勁的吳國,猶如聞到腥味的豺狼惡虎。立即撲向門戶大開的晉國。
戰爭的進度,出人意料的迅猛。
智果看著智邑那點老弱病殘,免得來勢洶洶的十萬吳軍精銳,毫不猶豫選擇投降。
類似情況在新絳,在安邑,反複上演。
無數人害怕投降慢了,又被張道衍下令屠城。
就連逃回更北部的平陽的韓虎,也毫不猶豫選擇棄城,帶著族人和願意跟隨的私兵,連夜逃入秦國。
時間抵達十月底,西路軍橫掃汾河平原,抵抗最堅決的居然是連夜收拾萬餘潰軍,逃到新田的智伯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