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時光仿佛過的比較快。轉眼到了六一兒童節,大哥放假了,雲爸雲媽帶雲兒和大哥二哥去東北地裏鋤豆地。大哥還沒有鋤頭高跟在爸爸身後像模像樣的鋤地。
小不點雲兒和四歲的哥哥在地邊的洋槐樹林玩。這片樹林曾經承載了許多雲兒快樂的回憶。
冀省南部屬於丘陵地帶,早年並沒有樹林,隻有一條小河遍地的黃沙土,因為風沙滿天,國家鼓勵幹部要有焦裕祿精神,號召農民植樹造林抗風沙才形成的。在十幾年後的九幾年,伐樹造田的風氣中樹林幾乎都消失了。
離雲兒家鄉一百四五十公裏就是幹部楷模,革命烈士焦裕祿書記所在的蘭考縣。
焦裕祿擔任縣委書記期間,表現出“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精神,被後人稱之為“焦裕祿精神”。他在蘭考縣工作期間,發動全縣人民進行封沙、治水、改地鬥爭,為改變蘭考麵貌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焦裕祿最終因肝癌病逝,享年42歲。42歲焦書記是革命烈士也曾是雲兒心目中的楷模,貢獻一生去服務人民,造福了包括遠在鄰省的雲兒,有前人種樹治理風沙才有現在雲兒和哥哥們的樹林尋寶。才有了那些快樂富足的童年。
“爹,爹,我捉了一個蚰子”,興奮的二哥跑去找爹爹炫寶一樣的喊聲,吸引了,爸爸寵愛,大哥羨慕和雲兒平淡淡的三道目光。
“二小真能,穿上拿過來,我給你拿草穗穿上”。爸爸的表揚孩子這麼直接簡單,雲兒心裏偷樂。
看著雲爸隨手拔一節帶草穗的狗尾巴草,把細節從蚰子脖子後麵的殼上串過去,粗粗的草穗正好卡在蚰子背上的殼外麵。蚰子就是腿和頭在前麵夠不著草穗,一節草穗能穿好多隻蚰子,手拿著草穗串蚰子也很安全不用擔心被咬。這樣的自然樂趣隻有這個年代的我們才有。
“去吧,多找幾個有尾巴的,回家還叫恁娘給你燒燒吃,吃了就不咳嗽不生病了,哈!”
呃,沒想到爸爸還知道蚰子能治咳嗽,炎黃子孫還真是對中醫日用而不知呀。
蚰子,螞蚱就是蝗蟲分公母,公的叫螞蚱身短沒有尾巴,蚰子是母的,有尾巴而且肚大有籽。具有止咳平喘,定驚止搐,清熱解毒,降壓減脂,降低膽固醇的功效,富含多種氨基酸營養價值超過雞蛋。
前世雲兒二哥就得過百日咳,在那醫療資源匱乏的年代,百日咳是代表不治之症的傳染病,很容易死人的,這樣的小偏方聊勝於無,而且從二哥的歡喜表現來看吃蚰子籽能除害也確實讓他身體受益了,幼兒雖然語言表達不清楚,卻知道什麼樣的方式讓身體受益。
前世雲兒和二哥經常捉蚱蜢,捉土元,記憶中蚰子螞蚱就是玩的,土元是可以換零錢的。
現在才明白原來當初爸爸給二哥吃蚰子籽是為了讓他百日咳早點好,爸媽總是特別寵溺二哥,除了二哥特別會撒嬌,現在想想也是和他小時候生病有關,估計那會兒把雲爸雲媽嚇的不輕。
了解了這些雲兒也對捉蚰子感興趣了,倆人跳過壟溝,進樹林找了三四棵槐樹就發現一隻灰綠灰綠,肚子白油油的大母蚰子,兄妹三個互相看一眼看的對方兩眼放光,輕輕的繞過去,發現在蚰子旁邊不到二十公分有一隻螳螂,哥哥趕快攔住妹妹,“不能去,螳螂可厲害了叨人,它要捉蚰子吃咱們不要這個了。再去找”
“沒事,螳螂那麼小打不過咱倆,”
“那你去吧,我不敢去”
想起前世也有一次類似情況哥哥不敢去,妹妹動作慢,蚰子跑了。
“我去,你看著”
雲兒腳步更輕了,看好周邊,站在比較安全的位置。直接伸出小手,穩準的捏住蚰子的脖子。而螳螂在雲兒捉蚰子碰到樹葉的瞬間就跳走了,“抓著了,抓著了”二哥雲明更開心了,笑臉不要錢一樣的滿臉燦爛。“格格格格”感染的雲兒也開心起來。
“找咱爹去,叫咱爹給串起來”
看到兩小團小旋風一樣蹦蹦跳跳,爸爸滿臉燦爛,大哥也停下笑看著弟弟妹妹,“雲兒手怪溜,也能捉住蚰子了”
雲爸蹲下又拔一節狗尾巴草穗,串起來蚰子遞給雲兒,看看日頭快到中午了,太陽有點大,地也快鋤完了,爸爸對大哥說:“星,歇會吧,把鋤放到自行車那,領他倆去樹林玩會兒去吧。一會兒就鋤完了我喊恁咱回家。”